相关文章  
  • 宇宙时间的诸多结局
  • 下一次太空远征队升空可能推迟
  • 下一次太空远征队升空可能推迟
  • 航天飞机的先天不足
  • 航天飞机的软肋——保温泡沫材料
  • 国际空间站的现状
  • 航天飞机发生紧急情况怎么办?
  • 航天飞机的历史
  • 亚特兰蒂斯号宇航员发射和返航时座位安排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天文天象

    两度殒落,他们留在记忆中

    摘星揽月的女性永远留在了浩瀚的宇宙中。    声音:“只要你有眼光去发现,只要你有勇气去实践,只要你有恒心去坚持,你一定会把美好的梦想变成成功的现实!”伊兰·拉蒙:以色列人的“奇迹”    1997年4月29日,以色列第一个宇航员伊兰·拉蒙成了全世界犹太人心目中的英雄,因为他在那一天被选拔为NASA的宇航员。    48岁的拉蒙出生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拉蒙的母亲是逃出纳粹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所以,拉蒙认为自己能成为以色列第一个宇航员简直就是个“奇迹”!    声音:“太空之旅无限平静,真希望能永远留在太空!”迈克尔·安德森:黑人宇航员不多见    43岁的太空人迈克尔·安德森是美国NASA为数不多的黑人太空人之一。他非常乐于挑战飞行的冒险。这位纽约出生,在军营里长大的黑人太空人告诉记者说:“我乐于冒险,因为我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非常重要。如果你能了解宇航飞行的话,那么一定会明白这个潜在的领域有多重要。”安德森是1994年入选美国NASA太空人的,之前是美国空军飞行员。    声音:“我们在这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的太空实验伟大而有意义。有些实验在地球上需要花数年的时间,而在这里却只需相对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劳雷尔·克拉克:美国军中传奇女性    41岁的劳雷尔·克拉克堪称美国军中传奇女性:她先是美国海军的航空军医,后又成为潜艇上的潜水医官,1996年又被选为太空人。她随“哥伦比亚”号太空梭上太空肩负着80余项科学实验。    克拉克的弟弟丹尼尔说,就在太空梭返回地球之前,姐姐还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然而15分钟后,一切都消逝在茫茫太空中了。    声音:“机舱里各种各样的东西飘起来,相互碰撞时发出悦耳的声音如同交响乐。这样的交响乐就是我们工作生活的背景音乐。”威廉·麦库尔:留下了妻子和3个孩子    41岁的威廉·麦库尔是“哥伦比亚”号太空梭的驾驶员。麦库尔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美国海军飞行员,有2800小时的飞行经验。    这位也是得克萨斯出生的海军试飞员是1996年成为美国太空人的,他离去了,留下了妻子和3个孩子。    声音:“太空的经历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除非你能亲自到太空,否则无法想像人类在太空是怎么回事。”戴维·布朗:太空梭上唯一的单身汉    46岁的太空人戴维·布朗是美国海军的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也是一个医生。1996年,他入选NASA太空人,他对当太空人经历的理解是:“团队、安全和注意力集中至关重要!”这位飞行员是唯一的单身汉。    声音:“即使我(在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太空探测的计划也必须继续下去。”挑战者号遇难人员    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46岁,曾是美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后来成为一名高级飞行器的试验飞行员,一生与危险打交道。他幽默、开朗,成为全机组的核心与灵魂。驾驶员迈克·史密斯40岁,曾在美国海-役,担任过战斗机飞行员,多次获得奖章,其中包括海军特级飞行十字勋章和国家敢于战斗银星十字勋章。宇航员朱迪恩·雷斯尼克36岁,在余暇时喜欢弹钢琴,喜欢在音乐中寻找美的享受。朱迪恩喜欢微笑,微笑中充满对事业和生活的信心。宇航员罗纳德·麦克奈尔35岁,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南部,在棉田的劳动中锤炼了他坚毅的性格。他梦想着到外层空间站去生活,在失重的太空中做试验:吹奏萨克管。    格里高利·杰维斯41岁,满怀希望参加这次宇航旅行,他随身带着一面小旗子,这是他的母校送给他的纪念品,他愿带着这面旗帜去开拓空间的探险。埃利森·鬼冢39岁,生于夏威夷,他在孩提时代总爱光着脚板在咖啡地和麦卡达美亚墓地跑来跑去。他早就梦想着有一天去月球旅行。成为飞行员后,他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展鸿图。克里斯塔·麦考利夫37岁,她是7名宇航员中唯一来自民间的。美国航天局是在50多次载人飞行后,才决定载平民乘客登太空。里根总统提议,第一位平民宇航员应该是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在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中学任教。经过120小时严格艰苦训练,她首次作为平民代表升入太空。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