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原先曾推想金星有类似地球的生机环境和海洋。但可以穿过云层的雷达波探测表明,金星全球表面都是干燥而酷热的荒芜世界。除了少数高地区域,金星的60%表面高程差不超过500米,仅5%表面高出2公里以上;金星地形可按高低划分为高地(占8%,红-)、低地(27%,蓝色)和起伏平原(占65%,绿色).金星的南、北半球差别显著:北半球主要是多山脉的高地:南半球主要是平原。跟有古老而严重陨击的月球和水星不同,金星整个表面似乎都很年轻,陨击坑稀少,而火山地貌占主导,几乎90%的表面是新近固结的玄武岩浆,平均年龄可能不超过5亿年。金星上到处有熔岩流和各种火山,断裂和断层交割景观,但没有地球的板块构造特征,也没有海洋和河流。
金星的最大高地是北半球的伊什塔高原(1shtar Terra),比喜马拉雅高原的面积还大,东部麦克斯韦山脉是金星之巅,高达12公里;北部山脉高约3公里;西部山脉高约2公里。
其次是赤道南一些的阿夫罗迪特高原(Aphrodite Terra),面积相当于南美洲,地形崎岖,西部山脉区高达5.5公里,中部复杂山脉低些,东部是弯曲山带高达5.7公里,有很宽的鞍状复杂脊系。其东端有两个(Diana,Dali)峡谷。 在这些高原之间是很多宽广的低地,最辽阔的是阿塔兰大平原(Atalanta Plantia),大约有墨西哥湾那么大,平均低于1.4公里。这些低地可能是火山平原。平原上有弯曲‘河床’---不是水流的、而是熔岩流的谷。特别是太阳系行星上最长的巴尔提斯(Baltis)谷,长度达6800公里。
金星的巴尔提斯(Baltis)谷(箭头所示)
金星上约有1100个火山构造。小而圆形的盾形火山有峰顶火山口,外有熔岩流,成群地分布在全球。中等的(20~100公里)火山构造有些是盾形火山;也有外貌似‘烤饼’的平顶、盾穹陡的火山穹,平均直径25公里,最大高度750米,熔岩可能是较粘性的。撒帕斯(Sapas)火山是典型的大盾形火山,基底400公里,高1.5公里,山顶有坍塌的破火山口,熔岩流延展几百公里。西弗(Sif)盾形火山是最近还活动的,其直径为200公里,高2公里,有系列的亮、暗熔岩流,较宽的最亮熔岩流是最近活动流出的,它们叠在较老的(因而暗的)熔岩流上面。赛娅(Theia)盾形火山底部直径820公里,顶部火山口60×90公里,它是太阳系最大的火山,其周围延展500公里的粗纹可能是熔岩流或径向断裂。
金星的撒帕斯(Sapas)盾形火山,远处是Maat火山
由雷达和测高数据,电脑绘制的烤饼状火山穹。
金星的“冕”(左,Bahet冕,230公里;右,Onatah冕,350公里)
金星上随机散布着约1000个年轻陨击坑。小陨落体在浓密的金星大气中烧蚀尽或大为减速,仅大的才产生陨击坑。实际上,金星的陨击坑都大于3公里,多数有偏西向暗边缘,这是由于金星逆向自转而使得烧蚀物随浓密大气偏向。小于30公里的陨击坑常常是形状不规则或多坑群,说明陨落体通过浓密大气中发生了破碎,落下的碎块产生陨击坑群。陨击坑几乎都有锐的边缘,周围的溅射沉积未受扰动,似乎都是新近形成的,而剥蚀缓慢(因为表面风速小,又无水)。典型的奥尔里亚(Aurelia)坑的直径为32公里,有环形边缘、阶梯壁和中央峰,周围溅射物粗糙(雷达图上是亮的)且不对称形状(标示陨落方向)。简恩(Jeanne)坑的直径为19.5公里,也有不对称溅射物和亮流。艾笛瓦(Adivar)坑直径30公里,有趣的是金星50公里高空大气的高速风(大于150公里/小时)把溅射物吹到很远才沉落。麦克斯韦山脉有直径约100公里、深2.5公里的克列奥帕特拉多环陨击坑(Cleopatra Patera)。金星的老陨击坑已被火山活动覆盖掉了。
“镶嵌地块(Tessera)”(上图)是貌似镶嵌地板的很特殊挤压地貌,大多是平原中一些小‘岛’(几十公里),是保存的最老单元,‘记录’火山喷发前发生的复杂变形。在镶嵌地块内,有不同方向的平行脊、断裂、地堑交叉,伴有少量火山活动。大的镶嵌地块高地有陡且高于内部的侧边缘。
金星9号(上)、12号(中)、13号(下)拍摄的附近景观
尽管金星表面酷热和高气压的不利条件,仍有几个登陆器成功地考察了金星表面。金星8号降落于起伏高地上,表面成分类似于花岗岩。金星9号落在斜坡上,附近是一堆角石,大小约70厘米,厚度不到20厘米,大多岩石边缘很锐,岩石之间的表面很暗,可能是细粒的。金星10号落在离9号2250公里的平原,这里的暗细粒中有零星的露头亮岩层,这跟雷达图像推测的火山(玄武)岩一致。金星13和14号落在起伏高地,岩石略带棕色,其成分是玄武岩。这些情况表明,金星表面各处的岩石不同,而且由伽玛射线测得的放射元素铀、钍、钾含量不同。
火星环球勘探者号相隔6年拍摄的两张照片,上面有新近流水的强烈证据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