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实际上,冥王星自己也“满腹委屈”。1930年,美国人汤博发现了这颗星星,因“远在天边”而被形象地比喻为罗马神话中住在阴森地下宫殿里的冥王普鲁托(Pluto)。这也造就了它今天的“软肋”——个子太小,轨道与其他行星不同,星体成分不明。 赵君亮指出,在“九大行星”中冥王星离太阳最远,对其大小的准确认识耗了近半个世纪。刚开始,通过观测距离和对表面反照率的粗略推算,冥王星被算成了比水星还大的“大块头”;随着掩星法、改正表面反照率、红外望远镜等观测方法的发展,人们渐渐逼近真相。直到1978年冥王星的一颗卫星被发现,天文界才将其直径确认为2270公里。原来,冥王星是个“小个子”,只有月亮质量的1/3。 而且,冥王星的轨道偏心率大,轨道倾角大,其公转轨道与其他八大行星似同心圆的旋转路径明显不同,甚至能深入海王星轨道以内。不仅如此,它的物质成分类似彗核,既不像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四颗“类木行星”,也不能归入另外四大行星组成的“类地行星”。“小弟”在“九大行星家族”里,显得越来越“不合群”。 行星概念“未完待续” 比冥王星更小的冥王星卫星卡戎(Charon)和谷神星(Ceres)被提名为“12大行星”的成员,而2年前曾被舆论炒作为“第十大行星”的塞德娜(SEDNA)却未获提名,原因之一是天文学家现在已“吃得准”前两个的直径,对于后者却仍无“把握”。根据新提出的“户籍制度”,“行星家族”未来还可能新添第13位、14位甚至更多的新成员,行星委员会表示将会视具体情况逐个讨论。 无论报名人数,还是现场提问的踊跃程度,昨晚都刷新了新民科学咖啡馆的“历届之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从太阳系指向更浩渺的宇宙。太阳系的边界在哪里?黑洞真的存在吗?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当50亿年太阳吞没地球之际,人类能及时移居其他星球吗?有意思的是,赵君亮多次回答“不知道”“不清楚”,这无疑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在他看来,对宇宙空间的大部分问题,人们还行走在认识的路上。但科学发展很快,我们大可不必为50亿年后的人类担心。 其实,人类对行星、对太阳系、对宇宙的认识,就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如本期新民科学咖啡馆主持人、市科协副主席陈积芳所言,行星的分类标准也许没有多大实用意义,但其中包含的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却是有意义的,它将是解开更多个“不知道”的动力。(董纯蕾 马亚宁 李碧琰)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