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华盛顿9月13日电 一项针对形成早期宇宙的首批明亮星系的研究表明,大约在130亿年前,这些星系的数目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篇对宇宙最早期时星系演化的观察报告为星系形成等级理论提供了新证据,该理论认为,大星系建立在小星系间的碰撞和合并基础上。
美国加州大学天文学家理查德•伯文斯和加斯•伊凌沃斯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对宇宙“大*”发生后9亿年间星系的形成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在9月14日的《自然》杂志上介绍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对太空中3块暗色斑块进行观测,伯文斯和伊凌沃斯捕捉到了130亿年前原始星系中的恒星发出的光亮。在如此遥远的距离,只有最明亮的星系才能为人们观察到。伊凌沃斯教授表示,这是至今人类获得的最遥远的红外和光学信号,它们帮助人们观察到星系形成最早期阶段的情况。
研究人员观察发现,“大*”后的9亿年后有数以百计的明亮星系,而在“大*”后2亿年间只有1个。伊凌沃斯说:“在‘大*’后的7亿年间,并没有更大、更明亮的星系,而在随后的2亿年中却出现了许多,因此在这个时期,肯定有许多小星系在发生合并。”
天文学家可以通过光线红移现象了解太空光线是何时发出的。伯文斯开发出的软件可以自动在哈勃太空望远镜获得的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