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发射强烈的红外线不可视光芒而被称为“红外银河”天体。这些天体中的的大部分都在与具有大量气体的其他银河互相吸引、碰撞或合体,处于结合成新银河的阶段。在宇宙中放射出明亮的红外线,是由于银河之间合体时产生能量,放射出紫外线和可见光被尘埃吸收之后再次放射出的。但由于能量放射源被气体和尘埃遮掩,一直难以观测到其正体。
一般认为,能量放射源有两个来源:一是在大量星球诞生时,这些星球内部发生的核聚变反应;另一个是超出太阳质量100万倍以上的超巨大黑洞,物质被吞噬过程中失去的重力能转化为放射能。
古老的银河呈椭圆体膨胀分布,科学家认为,一般在银河中心存在着超过太阳质量100万至1000万倍的超大黑洞,当物质陷落黑洞时,会活动剧烈并变得异常明亮。剧烈诞生的星球和活动性超巨大黑洞能量的产生方式不同,可用可见光波长分光观测的方法加以区分。但是,“红外银河”由于具有大量尘埃和气体,即使存在活动性超巨大黑洞,也被尘埃气体包围埋没,以目前的方法难以发现。
国立天文台的研究员今西昌俊利用波长3微米—4微米的红外线进行分光观测,找到了区别被尘埃掩埋的黑洞和剧烈诞生星球的方法。今西昌俊利用“昴”望远镜的近红外线摄像分光装置(IRCS),观测到了约20亿光年的“红外银河”并对其进行波长带分光观测。利用新方法,不但系统观测到了众多“红外银河”,也发现了被尘埃和气体掩埋的活动巨大黑洞的征兆。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