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05年12月27日,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确认,清华大学楼宇庆教授等与国家天文台联合发现的两颗新的超新星分别命名为“2005mc”和“2005mf”。至此,我国内地高校天文望远镜在国际上率先发现新的超新星的领域终于取得零的突破。
超新星是大质量恒星外层坍塌物质遭遇“中子核”坚硬反弹或白矮星不断吸积物质超过钱德拉塞卡质量上限后引发剧烈*的产物,对研究恒星演化、多种核物理过程、中微子物理、宇宙金属丰度、高能宇宙射线加速、中子星及黑洞的形成、磁流体激波辐射、相对论物理、测定宇宙学参数和一类宇宙伽马射线暴都有着极为广泛的重要意义。
2003年11月,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从德国购置了一架内地高校孔径最大(80厘米)的光学望远镜,定名“TNT”。“TNT”设备安置在国家天文台的兴隆观测站中,担负起搜寻观测超新星、伽马射线暴余辉、活动星系核和变星等天体现象的重要任务。
2005年10月起,兴隆观测站进入每年的天文观测黄金期。楼宇庆教授、研究生边福彦与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一道开展了探索工作。
2005年12月23日晚,边福彦发现了UGC4414星系边缘的一块异常突起。25日晚,兴隆夜色明净。11时左右,UGC4414星系刚刚升起不久,TNT便拍摄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