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迈克尔·莫诺(Michael Muno)说,他是哈勃小组的博士后成员。他是这篇即将发表在《天体物理杂志通讯(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的论文的第一作者。 当超大质量恒星产生中子星,而不是黑洞的时候,它们将会对未来的一代恒星有着更巨大的影响。当恒星坍缩形成中子星时,超过它自身95%的质量都会回到它周围的太空之中,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恒星核心的富含金属的物质(天文学家所说的“金属”是指一切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 “这意味着,大量重元素被重新放回到了循环之中,可以形成其他的恒星和行星,”英国开放大学的西蒙·克拉克(J. Simon Clark)说。 天文学家们确实没有完全理解,多大质量的一颗恒星必然会形成黑洞,而不会形成中子星。估计前身星质量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证明中子星或者黑洞是一个星团的成员,所有这些恒星都几乎处于同样的年龄。 因为质量较大的恒星比质量较小的恒星演化得更快,如果一颗恒星的演化阶段已知,就可以估计出它的质量。中子星和黑洞都是恒星演化的最终阶段,因此它们的前身恒星一定是星团中质量最大的 那些恒星。 莫诺的这项工作是基于2005年5月22日和6月18日的钱德拉观测的基础之上的。NASA的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负责管理钱德拉计划。史密森天体物理观测台控制着钱德拉的科学和飞行操作。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