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错综复杂的发光气体纤维飘荡在无数的恒星之中,这张照片中的美景是根据NASA的哈勃(Hubble)太空望远镜和钱德拉(Chandra)X射线天文台的观测数据 所合成的。这些气体是一个超新星遗迹,编号为N132D,是在大约3,000年前的一场大质量恒星*事件中被抛射出来的。这场巨大的*发生在大麦哲伦云——银河系的一个近邻星系之中。 Credit:NASA, ESA, and The 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点击这里下载大图 N132D的复杂结构应该归因于*所产生的膨胀的超音速激波与大麦哲伦云的星际气体之间的冲撞。在遗迹的深处,哈勃的可见光图像揭示了一片发出粉红色辐射的月牙形氢气云,还有一些淡紫色的纤维,对应于发光的氧辐射区域。一片密集 而色彩缤纷的大麦哲伦云中的背景恒星也出现在了哈勃的照片上。 遗迹左手边,一大片马蹄形的气体云在X射线中散发着光芒,正如钱德拉的照片所显示的。气体必须被加热到大约1800万华氏度(1千万摄氏度),才能发出X射线。以超过每小时400万英里(每秒2,000公里)的速度传播的超新星激波今天仍然在低密度介质中 继续穿行。来自于超新星的物质在激波锋面处与大麦云中的周围星际介质相撞,产生了这样的高温。 据估计,形成了N132D遗迹的超新星的前身恒星的质量是我们太阳的10到15倍。*产生的高速抛射物撞入了大麦云中寒冷致密的星际云中,产生了复杂的激波锋面。 类似于N132D的超新星遗迹为直接观测恒星物质提供了一个珍贵的机会,因为它是由不久之前仍然深藏在恒星内部的气体所构成的。因此,它提供了恒星演化和化学元素形成方面的信息, 诸如氧、碳之类的元素就是在这些恒星核心的核反应中形成的。这样的观测还有助于揭示星际介质(填充在恒星间的巨大空间中的气体)通过超新星*增加其中化学元素丰度的 过程。稍后,这些元素将会结合形成新一代的恒星和行星。 大麦哲伦云只有在南半球才能看见,是一个不规则星系,距离银河大约160,000光年。超新星遗迹看起来大约有3,000年的历史,但因为它的光线需要160,000年才能抵达地球,所以这场*实际上发生在大约163,000年以前。 这张N132D的合成照片是由哈勃成果小组利用哈勃高新巡天相机在2004年1月拍摄的可见光数据,以及钱德拉高新CCD成像光谱仪在2000年7月所拍摄的X射线照片 合成制作出来的。这是第一张利用两大空间天文台拍摄的照片合成的哈勃成果照片。哈勃的数据包括在蓝光、绿光和红光部分所采集的星光数据,以及发光氢气云所发射的粉红辐射。钱德拉的数据被 分配成了蓝色,显示了辐射着X射线的超高温气体。这些气体并没有发出大量可见光线,只有用钱德拉才能检测出来。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