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在第二天夜晚,天文学家玛丽莲娜·萨尔沃(Marilena Salvo)和她澳大利亚的同事们将这颗超新星归类为一颗有些不同寻常的Ia型超新星,它是在达到最大亮度的10天以前被发现的。一颗这样的超新星被认为是处于双星系统中的一颗小而致密的恒星,即白矮星,发生-的结果。随着它的伴星不断地将物质泄漏到白矮星上,这颗白矮星会达到一个临界质量,导致致命的不稳定性,产生超新星-。 这正是德烈奇·巴德(Dietrich Baade)、费迪南多·帕塔特(Ferdinando Patat,欧南台)、王力帆(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以及他们的同事最感兴趣的一类超新星。特别是,他们可以通过研究这类超新星的偏振性质,来了解更多关于它们非球面性的信息,这些性质保留着 重要的线索,关系到掌管这些恒星生命末期的致命灾变的详细物理过程。 他们利用欧南台甚大望远镜(VLT)的四架8.2米望远镜中的一台——Kueyen望远镜,在8月6日对这颗超新星进行了观测。 根据对他们的数据所做的非常初步的分析,王力帆及其同事们发现,SN 2005df与另一颗以前被研究过的超新星——SN 2001el非常相似,它们所展示的-都惊人地对称。 NGC 1559是一个SBc(s)型的旋涡星系,位于大约5千万光年以外,质量大约相当于100亿颗太阳,比我们的银河系小大约7倍:在夜空中,它的大小约为4x2平方角分。它正以大约每秒1,300公里的速度远离我们 。这是一个塞弗特星系,这类星系的特点是拥有一个明亮的核心,强烈地辐射着蓝光和紫外线。天文学家们认为,每年大约有2倍太阳质量的气体在这个星系中转变成为了恒星。与大部分星系一样,NGC 1559可能也包含着一个中心黑洞,它的质量应该相当于太阳的300,000倍。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