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气体星云与尘埃星云
  • 探访星云
  • 深层空间
  • 宇宙的最初三分钟
  • 宇宙的起源
  • 窥探早期的宇宙
  • 本星系群
  • 本星系群
  • 塞佛特星系
  • 螺旋星系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天文天象

    解疑太阳风暴

    峰年,每个峰期要持续3到4年,在这个阶段太阳活动比较频繁,耀斑也比较多,到达地球的太阳风暴非峰年的话一般只有一两次,而峰年有可能高达十几次。但今年并不是最严重的一年,1958年应该是历年来最严重的。太阳风暴有可能影响大批变压器的感应电流,严重的话变压器会被烧毁。1989年3月,加拿大魁北克省就因为太阳风暴,电力突然全面中断,持续时间长达9个小时。但是我国受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我国的地磁纬度较低,最高是漠河地区,大概在50度左右,而高纬度一般在60度以上,诸如北美和欧洲。  太阳风暴影响的比较大的方面有通讯、卫星通讯以及被广泛使用的GPS全球定位系统。但是太阳距离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它发射出来的射线和粒子也是通过四面八方到达地球的,地球的磁场和臭氧层会平息许多到地球的射线和电波,所以到达地球的物质已经是大为减弱了,能否引起危害就更值得商榷。■太空才是风暴灾区  中国民航总局空管局通信处的李朝阳副处长向记者介绍,从5月底到现在,由于太阳活动频繁及太阳风暴的发生,造成了全国民航卫星信号质量的下降,尤其在西部地区如新疆、甘肃等地还造成了电路中断,但民航总局早有准备,及时启用了备份通信电路系统,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一起因太阳风暴而导致的航班误点等事件。民航总局24小时严密监测太阳活动情况及卫星信号质量,并启用了多种备份通信手段,确保了航班安全准时运行。  太阳风暴影响比较大的是卫星和航天飞机,太阳耀斑的爆发,会释放出大量能量,电子辐射,高能带电粒子,影响到我们的主要是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很有可能打在卫星上,甚至辐射进卫星里,这有可能使卫星得到一些错误的指令,有些错误指令会给卫星带来灭顶之灾。  俄罗斯的一颗导航卫星6月8日就差点失去方向。1998年5月,美国银河4号卫星因受太阳风暴影响而失灵,造成北美地区80%的寻呼机无法使用,金融服务陷入脱机状态,信用卡交易也被中断。  如果是载人航天飞机的话,太阳风暴带来的射线辐射对机舱的宇航员会带来难以估计的伤害。目前,美国太空环境中心在互联网上预报太空气象,网址是WWW.SEC.NOAA.GOV,但是据说太空气象预报的水平只相当于1960年的地面天气预报水平,最可靠的太阳风暴警告预报时间只有一个钟头:当从太阳放射出的电离云经过设置在太空中的太阳探测卫星时,我们才能得到准确的信息。目前中国的许多单位还是采用美国的预告。■商场热了风暴经济  记者在王府井百货海文商场、贵友大厦及京客隆购物中心采访时注意到,这些商场的防晒用品这几天销售火爆。海文商场化妆品柜台的一位营业员告诉记者,这几天的防晒霜销量有较大提高,尤其是防晒系数较高的防晒霜走势更好。在卖伞的柜台,营业员说,前一段时期能防紫外线的遮阳伞一天的营业额也就300多元,但这几天营业额却已突破千元。  在贵友大厦,记者发现这种有防紫外线功能的遮阳伞的销量更好,一天的营业额竟达4000多元。  记者在3家商场随机采访了10位消费者,他们表示都知道太阳风暴的事,而且也十分关注此事,他们认为,太阳风暴不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但为了自身健康考虑还是有必要做一些预防准备,如少出门,买些防晒用品等。  曾有媒体报道因为太阳风暴的影响,医院里被紫外线灼伤的病人明显增多,随着种种消息的传出,男女老少一时间都培养出防紫外线意识,太阳风暴经济也随之焐热了商店里的防晒霜、防晒伞。  但是在大多数专家的眼里,人们对于太阳风暴的恐惧有一些过虑,尤其是媒体和商场炒作得沸沸扬扬的紫外线伤害。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地球物理数值研究开放实验室魏奉思研究员说:“人们可能对太阳风暴有误会,实际上太阳风暴是电子、质子等等离子体,不会到达地面,在两极地区最多也就吹到距离地面六七十公里处。空间中心的都亨研究员提出不用害怕太阳风暴带来的紫外线。在飞向地球的射线中,紫外线只占到2%到3%,而能够持续到达地球的则更少,地球还有大气层保护,会吸收掉一部分紫外线,到达地面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所身处城市海拔并不是很高,因此即使有所增加,量也不会很大。他告诉我们在太阳风暴最为严重的1958年,也没有听说皮肤癌的比例有所上升。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