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地球会爆炸吗?
  • 恒星的生与死
  • 飞出地球
  • 中国天文学会
  • 国内天文台
  • 梅西耶(Messier)星云星团表
  • 流星和狮子座流星雨
  • 行星环
  • 人类对太阳系——行星的探索
  • 咆哮的太阳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天文天象

    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发展

         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近代天文学的开端。清代刊行的《西洋新法历书》以第谷天文学说为基础,同时也介绍了托勒密、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及古西腊和中世纪的一些重要的天文学家。但是,当时哥白尼的学说是作为错误的理论加以介绍的,直至18世纪中叶,传教士蒋友仁才肯定哥白尼学说。总的说来,明末和清代的中国学者学习、研究的西方天文学主要是第谷体系。    中国学者真正了解近代天文学,是在1859年李善兰与英人伟烈亚力合译《谈天》以后。《谈天》原名《天文学纲要》(Outlines of Astronomy),是英国天文学家J F赫歇耳的一本通俗名著,全书不仅对太阳系的结构和运动有比较详细的叙述,而且介绍了有关恒星系统的一些内容。    但是,天文学的发展需要精密的仪器和昂贵的设备。这些基本的物质条件,非一般学者个人所能置备。而作为皇家官僚机构的钦天监,其目的是为皇家的统治服务,并非科学研究。所以,当天学在王权和*运作中变得无关紧要之后,一方面,它不再成为皇家禁脔,另一方面,官方也无意引进新技术。望远镜在明末已传入中国,但清代所制的众多天文仪器,无一装备望远镜,因为这些仪器本质上更像中国古代传统的礼器,而不是被作为科学仪器。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