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搜寻行星的创新技术
  • 星系团中的元素起源
  • SOHO卫星探测任务延长
  • 追寻
  • 五星级引力透镜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天文天象

    变色龙型的超新星

    外,处于南天的天鹤座(Grus)中。 在接下来的一下月中,这颗超新星得到了位于智利的光学望远镜的监测。根据它们的光学光谱特征,超新星可以被分成不同的类别。2001ig最初显示出氢元素的光谱信号,这使得它被贴上了II型超新星的标签,但是氢元素后来消失了,这使它又被重新归类为I型超新星。 不过,一颗超新星是如何改变自身类型的呢?只有少数这样的超新星曾经被观测到,它们被归类为IIb型,表明它们会古怪地改变自身的类型。只有一颗(被称为SN1993J)比SN2001ig更加靠近我们。 研究SN1993J的天文学家已经提出了一个解释:这颗超新星的前身星拥有一颗伴星。这颗伴星在恒星-之前就将物质剥离出去,只在前身星上留下了少量的氢元素。氢元素的数量是如此之少,以至于仅仅数周之内,它就会从超新星光谱中消失不见。 在SN1993J-了十年之后,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凯克望远镜所做的观测证实,它确实拥有一颗伴星。赖德及其同事怀疑,也许SN2001ig也同样拥有一颗伴星。 射电观测也同样暗示了一颗伴星的存在。 就在SN2001ig被发现的不久之后,赖德及其同事开始用一台射电望远镜监测这颗超新星。射电波辐射并没有随着时间平滑地衰减,而是显示出规则的鼓包和凹陷。这种现象暗示,-恒星周围的物质罕见地聚集成团块,这些物质一定是在这颗恒星的生命末期被剥离出去的。 尽管这些团块也可以被解释为物质周期性地从这颗脉动的恒星上剥离出去,但它们的间隔暗示,另一种解释似乎更加可信:它们是由一颗处于椭长轨道上的伴星所产生的。随着它的公转,这颗伴星可以将物质从超新星前身星上剥落,形成螺旋形的物质分布, 当两颗恒星靠得最近时,剥落出来的物质团块就越致密。 使用凯克望远镜,悉尼大学的彼得·塔锡尔博士(Peter Tuthill)已经在一些炽热的大质量恒星,即所谓的沃夫-拉叶星周围,拍到了这样的螺旋结构。这种结构完全可以产生SN2001ig射电波光变曲线中出现的鼓包。 “恒星演化理论暗示,拥有一颗伴星的沃夫-拉叶星可以产生这种异常的超新星,”赖德说。 如果超新星的前身星拥有一颗伴星,它应该可以在超新星残骸消散的时候被观测到。因此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份观测申请,利用双子星南座望远镜上的GMOS相机对它进行观测。 在观测进行的时候,大气的视宁度(即大气的稳定程度)极佳。仅仅花了一个半小时,天文学家就完成了拍摄,照片揭露出一个黄绿色的点状天体,刚好位于超新星-的位置上。 “我们相信这就是那颗伴星,”赖德说。“它太红了,不可能是一片电离的氢气,它又太蓝了,不可能是超新星遗迹本身的一部分。” 这颗伴星的质量介于太阳的10到18倍之间。天文学家希望在下个月,再次使用GMOS拍摄伴星的光谱,以确定它的质量。 赖德指出,双星系统可以解释出现在超新星中的大多数异常现象。“我们已经能够证明,SN2001ig类似变色龙的行为方式,拥有一个简单得惊人的解释,”他说。 这是第二次拍摄到IIb型超新星的伴星,也是第一次从地面上拍摄到这样的伴星。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