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大约在2亿多年以前,地球是爬行动物的一统天下,其中恐龙家族又是这一统天下的赫赫霸主。种类繁多、身躯庞大的恐龙占据了当时的海洋、陆地和天空,那时,整个地球几乎成了“龙”的世界。可是,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这些在当时不可一世的巨兽突然在短时期内全部消亡了,与恐龙共同存在的生物中有70%也同时灭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全球性的灾难? 今天的科学家们依据各种发现,对恐龙的灭绝提出了多种假设,如气候大变动说,火山爆发说,哺乳类动物竞争说,超新星爆发说,小行星碰撞说等。其中小行星碰撞说认为:大约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为千米左右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猛烈的碰撞卷起了大量的尘埃,使地球大气中充满了灰尘并聚集成尘埃云,厚厚的尘埃云笼罩了整个地球上空,挡住了阳光,使地球成为“暗无天日”的世界,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十年。缺少了阳光,植物赖以生存的光合作用被破坏了,大批的植物相继枯萎而死,身躯庞大的食草恐龙每天要消耗几百几干千克植物,它们根本无法适应这种突发事件引起的生活环境的变异,只有在饥饿的折磨下绝望地倒下;以食草恐龙为食源的食肉恐龙也相继死去。1991年美国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得墨西哥湾尤卡坦半岛的大陨石坑(直径约180千米)的年龄约为6505.18万年。从发现的地表陨石坑来看,每百万年有可能发生三次直径为50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更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就更小了。 小行星中真正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