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西方的星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巴比伦人。到公元二世纪时,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大体上已把北天区域的星座确定了下来,而南天区域的星座的确定则是在环球航行成功之后、十七世纪的事了。 1603年,根据德国天文学巴耶(J·Bayer)的建议,恒星命名按星座分区,即在每个星座内根据亮度顺序,以希腊字母表示之。但是希腊字母仅只24个,星座中的恒星一般远不止24颗,如大熊星座内肉眼可见的恒星有125颗之多。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英国的弗兰斯提德(J·Flamsceed)于1712年发表了一个星表,其中的恒星都按星座中的赤经次序编号,因此,目前除星座中24颗亮星已有希腊字母表示之外,都以星表中的号数加上星座名命名的,如天鹅座61星、大熊座81星等等。显然,这种数字与亮度顺序是无关的。 为了统一星座的划分,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经过研究讨论,公布了全天88个星座的名称及范围,并且规定星座的界限一律以赤经线和赤纬线来划分,星座的大小相差十分悬殊,如最大的长蛇座占据的天区面积达1300平方度,而最小的南十字座却只有68平方度(全天面积为41253平方度)。各个星座内所包含的肉眼可见星数也是有多有少,各不相等的。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