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北京天文台研究员王家龙 随着当代高科技研究成果在侦察、作战、资源探测与空间开发利用等领域被加速推广使用,人类对于空间环境及其变化的关注程度也在迅速增长。这些参量来自一颗1998年投入服务的探测卫星。这种现实,在几十年前也许只能是少数日地科学研究者的一个相当渺茫的设想。 日地之间有何物 日地关系的探索具有很长的历史。到本世纪的前半期,由于无线电通讯的发展,日地关系研究中,在地球电离层和地磁场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50多年前,太阳和地球物理工作者已经分析出:与太阳耀斑相关的电磁辐射和微粒辐射会偶发性地袭击地球;与太阳上某些特殊区域相关的微粒流会在一定时期里重现性地扫过地球,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虽然如此,那时侯的流行看法依然认为,日地之间除了偶有来自太阳的微粒之外,是略含尘埃的真空。 历史上有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彻底动摇了日地之间基本上是真空的成见。其一是黄道的偏振问题。黄道光是在中纬和低纬地区,于春季黄昏后在西方地平线上或秋季日出前在东方地平线上能观测到的淡弱的发光现象,它主要由行星际尘埃散射太阳光而成。分析黄道光偏振度时,发现如果偏振是由电子散射产生,则黄道带的电子密度会相当大,远非真空可比;其二是极光现象与地球磁场的扰动总是频繁地发生,表明地球应是不断地受到粒子流的轰击;第三个否定真空想法并且导致提出太阳风概念的是对彗星尾部延伸方向的观测,发现了彗尾物质不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