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供了很好的工具,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航天飞机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有效载荷的飞行器。航天飞机能常设计成火箭推进的飞机,它发射时像火箭那样垂直起飞,返回地面时又像滑翔机或喷气客机那样下滑和着陆。航天飞行集中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是火箭、航天器和航空器技术的综合产物。它的特点是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发射成本较低,用途广泛。 航天飞机用途广泛,如在太空发射各种卫星。航天飞机的货舱能容纳两颗五六吨重的卫星,当航天飞机进入轨道后,就可以把装在货舱中的卫星送入太空。这样,不仅简化了卫星的发射程序,而且也降低了卫星发射成本。如果在轨道上轨道运行的卫星或飞船出了毛病,航天员可驾驶航天飞机接近它,然后把它抓回货舱,进行修理,修好后再放进太空继续工作。 如果在货舱里装上各种科学仪器和设备,那么,货舱就成了太空实验室,可以供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这样,可充分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完成地面难以或无法进行的科学实验。当然,也可以利用货舱制造地面难以生产的工业产品或高纯度的药物,如提取治疗脑血栓的尿激酶和多种抗癌药物。目前,各航天强国正着手研究更为先进、经济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单级或两级水平起降的航天飞机。 三、探索火星之谜 火星是太阳系中的第四颗行星,也是我们地球的邻居。火星上有没有生命一直是科学家们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大多数科学家持否定态度,认为在火星上不可能存在生命,哪怕是极小的微生物,但有一些科学家却始终如一地坚持认为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现象。 1976年7月20日在火星表面软着陆的美国“海盗1号”探测器,携带一台用来进行生物实验的仪器。这台仪器把一种化学药品注入到火星表面9个地点的土壤中,然后检测土壤中的有关生命信号。如果土壤中存在着微生物,它们“吃掉”化学药品后,会释放出气体。由于仪器的灵敏度很高,很容易测到这种气体。果然这台仪器探测到了微生物“打嗝”声,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火星上可能存在着生命。 而许多科学家对这些实验提出异议。但十多年来少数科学家仍然坚持认为火星上有生命,并一再建议美国宇航局再次向火星发射探测器,进一步探明火星上有无生命存在。他们认为,如果火星上确实存在生命,且发现火星上和地球上的生命之间毫无联系,那就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就可以证实,生命曾不止一次地产生过。 近几年来,少数科学家的发现和见解引起许多科学家的兴趣和重视。1989年,美国首先提出载人登上火星的计划。但是真正实现这个计划又谈何容易呢?各国科学家都认识到,只有各国联合起来,让航天员共乘一艘飞船,联合飞往火星,才能揭开火星的奥秘。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