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慧星又称“扫帚星”,因为它出现时,拖着一个像扫帚似的长长尾巴,故名。 我国古代曾把扫帚星的出现看作一种不祥之兆。在西方,直到牛顿才初步掌握慧星的运动规律。牛顿认为:如果有两颗慧星,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出现,描画出相同的曲线,那么就可以下结论说,这先后两次出现的是同一颗慧星。 1705年,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爱德蒙·哈雷根据牛顿的论断,首次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出1682年出现的大慧星的运行轨道及其运行的周期性,他并且认为这颗慧星与1531年、1607年出现的慧星是同一颗,并预测它约以76年左右的时间为周期绕太阳运行。哈雷说:“我坚决预言,这颗慧星在1758年还要回来!” 后来,法国数学家克罗雷等人发现,这颗慧星在运行中将要受到来自较远的木星和土星的摄动力的影响,通过重新计算,认为这颗替星将要推迟到1759年4月出现。 1759年3月13日,这是天文学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当这颗大慧星在群星中穿过的时候,在地球上,人们用肉眼也可以看到。 慧星和行星一样,也是绕太阳运行。虽然哈雷在1742年就离开了人世,没能亲眼看到他所预言的现实,但这颗慧星仍然被命名为“哈雷慧星”,以此表达人们对他的纪念。 不过,在哈雷之前,也有慧星出现过。据法国的天文杂志记载:公元前66年,在耶路撒冷人们就发现过慧星。我国历史上关于慧星的记载更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11年,即春秋鲁文公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