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星相对撞后造成的坑洞才是重点所在。 该实验室资深研究员唐·约曼斯说,坑洞所迸发出来的冰屑、尘埃以及各种自然物质,都将被“深度撞击”号所携带的摄像机拍摄下来,作为研究分析之用。更关键的是,科学家相信坦普尔1号彗星,至今尚保存一些完好的自然物质,对于研究地球进化,生态发展都弥足珍贵。 “深度撞击”的成功,也是人类防御未来地外星体攻击的一次成功演习。 外天体碰撞地球几率甚小 上世纪历史记载中至少有两次小星体碰撞地球事件,而且这些不速之客是在人类事先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偷袭”的。 1908年6月30日清晨7时17分,一颗直径仅60米的小行星在俄国西伯利亚通古斯上空8公里处-,强大的冲击波与高温大火摧毁了两千平方公里的森林。 1972年8月10日,一颗直径约为10米的小行星飞越美国加州和加拿大西部上空后离开了地球,不少目击者耳闻它从58公里上空传来的隆隆声响,美国的空间红外探测器记录了这一事件。 英国广播公司的一则报道一度引起了人们的恐慌,该报道称,2019年2月1日,一个两公里宽,称为“2002 NT7”的小行星当天或许会与地球碰个正着。 此前科学家多次声称,一些彗星和小行星曾于数十亿年前撞击过地球。科学的研究似乎印证了天体碰撞给地球带来的灾难和硕果,包括物种的产生和消灭是永远存在的。 从很久以来的“彗星撞地球”到如今地球撼彗星。电影《末日救地球》中关于星球撞击的恐怖科幻预言会否成为现实版? 对此,王思潮说,目前已经发现的两百颗近地小天体轨道计算表明,没有一颗会在未来两个世纪内与地球相撞。 科学界曾召开过“彗星、小行星撞击地球危险性”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构成的核心观点认为:近地小天体的碰撞对地球环境和生命的演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从长远观点看,近地小天体的碰撞有可能结束人类的文明史。 科学家达成的一致意见是,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建立起空间警戒搜索网,使地球成为一颗设防的星球。通过核-装置等手段,改变对地球有威胁的小行星运动方向或速度,就可避免碰撞事件。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