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兰德西特从广义相对论推出宇宙应当是膨胀的。 公元1918年 美国沙普利发现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 美国布拉希尔制成的 1.83m反射望远镜在哥伦比亚米尼奥天体物理台投入使用。 沙普利用造父变星测量了大小麦哲伦星云的距离。 口径2.54m的胡克望远镜在威尔逊山投入工作。 公元1919年 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会议决定设立国际天文学联合 (IAU)﹔IAU成立。英国爱丁顿在日食观测中发现太阳引力使恒星光线弯曲,为广义相对论提供验证。 美国戈达德提出火箭可以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飞行。 美国巴纳德发表暗星云星表。 公元1920年 美国迈克尔逊制成恒星干涉仪并配置在海耳天文台的2.54m反射望远镜上,皮斯利用它测量参宿四的直径。 沙普利公布“不对称银河系图象”。 斯莱弗宣告星系光谱的红移。 印度萨哈提出恒星大气电离理论。 公元1922年 前苏联弗里德曼从理论上推导出宇宙膨胀。 IAU第一屈大会在罗马召开。 公元1923年 哈伯根据造父变星定仙女座星云距离在80万光年以上。 哥达德完成火箭液体推进剂燃烧的实验。 德国慕尼黑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馆,研制成天象仪。 公元1924年 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发表德雷珀星表(HD星表),内有南天和北天25万颗星的光谱型。 英国爱丁顿从理论上确立了恒星的质光关系。 公元1925年 美国W.S. 亚当斯发现天狼星伴星光谱的引力红移,为广义相对论再次提供验证。 公元1926年 英国爱丁顿发表《恒星内部结构》著作。瑞典林德布拉德再次证明银河系自转。 哈伯创立星系的哈伯分类法。 哥达德发射世界上第一枚液体推进剂火箭。 公元1927年 比利时勒维特提出宇宙起始于极密物质球,后伽莫夫发展成为大-宇宙模型。 迈克尔逊精确测量了光速。 美国马里森发明石英钟。 美国的O. 斯特鲁维、前苏联的沙因首次发现恒星自转。 荷兰奥尔特证实银河系的自转。 公元1928年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规定了88个星座的划分方案,以1875年赤道坐标作为星座界线。 公元1929年 哈伯发现星系谱线红移与距离成正比的哈伯定律。 罗素证明氢是太阳的主要元素,氦、氧、氮、氖等只占少量。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