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西洋天文学史(三)
  • 西洋天文学史(二)
  • 西洋天文学史(十二)
  • 西洋天文学史(十一)
  • 西洋天文学史(十)
  • 西洋天文学史(九)
  • 西洋天文学史(八)
  • 西洋天文学史(七)
  • 西洋天文学史(六)
  • 西洋天文学史(五)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天文天象

    西洋天文学史(一)

    圆是最完善的几何图形,提出地球每天绕中央火转动一圈的思想。  古希腊阿那萨古腊提出月反射阳光而发光,月食是月亮进入地影的缘故。  公元前4世纪  古希腊赫腊克利德提出地球每24小时绕轴自转一周,发现水星、金星总是在太阳附近往返运动,提出它们绕太阳运动的看法。  高卢披塞斯发现潮汐与月亮位置有关。  亚里斯多德认为地球静止不动,依运动周期长短排出几重天球体系,即月、水、金,日、火,木、土、恒星和宗动天球围绕地球旋转。  公元前433年  雅典天文学家默冬提出十九年七闰的闰章,称作默冬章。  公元前344年  希腊迦利波斯将回归年长定为365.25日,用76年28闰的新闰周,新闰章含940个朔望月,27759日,称作迦利波斯周期。  公元前3世纪  古新腊阿利斯塔克提出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的早期日心地动说,并按上下弦日、月、地直角三角形推算日地距是月地距的18~20倍。  古希腊埃托塞内斯用两地由于太阳高度差的测量,计算出地球的周长,并首次测得黄赤交角。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