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西洋天文学史(三)
  • 西洋天文学史(二)
  • 西洋天文学史(一)
  • 中国天文学史(九)
  • 中国天文学史(八)
  • 中国天文学史(七)
  • 中国天文学史(六)
  • 中国天文学史(五)
  • 中国天文学史(四)
  • 西洋天文学史(五)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天文天象

    中国天文学史(三)

    转载:TAS 台湾天文网公元443年 南朝何承天创《元嘉历》,首次提出使用定朔法的建议,并提出一种叫调日法的数值计算方法,调整分子分母数值,以便得到接近实测年、月长度的历法采用值。  公元462年 南朝祖冲之制《大明历》为第一次把岁差引入历法计算。  公元五世纪 北魏道士李兰发明称漏。该漏应用虹吸原理,用“渴鸟”将水导入相当于称盘的仪器中,漏水一升,称重一斤,表示时间过了一刻,并可按漏入水的重量,经称重而得到刻的小数,方便准确。  公元六世纪前后 齐张子信在海岛观测三十年,发现太阳及五星运动的不均匀性。太阳视运动春分后慢,秋分后快,他的发现大大推动了隋唐时代历法的发展。  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 隋朝耿询、字文恺制成称水漏  庾季才和周玟综合多家星图,绘出陈阜以来一幅较完备的星图,着成《灵台秘苑》一书。  公元604年 隋代刘焯制《皇极历》提出改平朔法为定朔法,创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并引入历法计算,确定岁差为75年相差1度,较接近真值。  公元610年 张胄玄所编的《大业历》用于隋代,该历五星会合周期达到很高的精确度,其中金星为583.922日,与今测值相同。  公元619年 唐初的付仁钧在《戌寅元历》中首次采用了定朔法。该历五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