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西洋天文学史(三)
  • 西洋天文学史(二)
  • 西洋天文学史(一)
  • 中国天文学史(九)
  • 中国天文学史(八)
  • 中国天文学史(七)
  • 中国天文学史(六)
  • 中国天文学史(五)
  • 中国天文学史(四)
  • 中国天文学史(三)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天文天象

    中国天文学史(二)

    转载:TAS 台湾天文网公元前28年 汉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有太阳黑子的最早记事。《汉书.五行志》记“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西汉末至东汉出现的纬书由有朴素的地动说,《尚书纬.考灵曜》有“地恒动不止,而人不觉,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座,舟行而人不觉也”。《春秋纬.元命苞》有“天左旋,地右动”。  公元103年 东汉永元十五年,贾逵创制出黄道铜仪,实测中发现了月亮运动不均匀,在《论历》中费逵称之为月行有迟疾,他还发现冬至点已由过去的牵牛初度移到斗21度,走到发现岁差的边缘。  东汉哲学家王充(公元27~约 97年)着《论衡》,驳斥天人感应说,并解释日食成因为“彼见日食常于晦朔,晦朔月与日合故得食之”,还提出“天去人高远,其气茫苍无端末”的早期宣夜说。  东汉张衡(公元78~139年)制成水运浑象。他的《浑天仪图注》是浑天说的代表作,也是制造浑仪和浑象的理论根据。他写的《灵宪》是重要的天文著作,阐述了阴阳五行与天象的关系;他认识到月食是月入地影所致,流星至地是陨石;天体“远天则速,近天则迟”,是对五星运动不均匀的科学解释。他统计的恒星数超过前人,测得许多天文数据,如测得日、月角径均为半度,黄赤交角是24度。  东汉郗萌记先师所传宣夜说,认为宇宙无限,日、月、星辰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