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西洋天文学史(三)
  • 西洋天文学史(二)
  • 西洋天文学史(一)
  • 中国天文学史(九)
  • 中国天文学史(八)
  • 中国天文学史(七)
  • 中国天文学史(六)
  • 中国天文学史(五)
  • 中国天文学史(四)
  • 中国天文学史(三)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天文天象

    中国天文学史(二)

    ,记于《晋书.天文志》内,是一种比盖天说和浑天说更进步的宇宙理论。  公元185年 12月7日,汉灵帝中平二年十月癸亥记下的客星,是世界上最早的超新星记事,《后汉书.天文志》有“客星出南门中,大如半筵,五色喜怒,稍小,至后年六月消”。  公元206年 汉献帝安十一年,刘洪编制了-部创新的《干象历》,第一次将月亮的运动不均匀性引入历法。他实测得到近点月的周期,并测出近地点大约经九年多移动一周。由于他计算每天月亮的实行度数,从而使历法中朔望相交食的计算精度得到提高。  公元220~280年间 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绩、王蕃、葛衡都制成过浑象。陆绩取“浑天如鸡子”而造成卵形;王蕃继承张衡浑象但缩小了尺寸;葛衡的浑天象地平造在球内,反映出浑天说流行于当时。  公元237年 魏国杨伟在《景初历》中首次提出食限的问题,并提出计算食分的方法,提高了对日月交食的认识。  公元300年左右 先后担任过吴、西晋,东晋三朝太史令的陈卓,提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完整的星官体系,比司马迁的星官体系增加了星数,并且强调区分了甘、石、巫三派的星官,建立了有283个星官,1464颗星的新体系,写了注占赞,分天区绘出星图。他写的《玄象诗》在敦煌P3589号残卷中发现,是一首写新体系星官的诗,藏法国国立博物馆。  公元330年前后 东晋虞喜从冬至点的移动总结出︰一周天与太阳移动一周的度数不相等,得出“天自为天,岁自为岁”的结论,求得岁差积五十年差一度,发现了岁差。  公元421年 北魏鲜卑族天文学家斛兰造出一架铁浑仪,留下制仪形制,使用了二百多年。该仪底座铸有十字水槽水准,是水准用于置平仪器的最早记录。  公元436和440年 南朝刘宋元嘉年间的钱乐之,制成使用陈卓星官体系的浑天象,以朱、黑、白三色区别甘、石、巫三家星。它实质上是一种将地平放在缕空天球内的天球仪。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