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星系团中的元素起源
  • 变色龙型的超新星
  • 哈勃
  • 挖掘化石星系团的秘密
  • 古老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天文天象

    意外发现的

    Krause)说。 产生大质量恒星所必需的条件很难推测,因为这种恒星巨兽都形成于偏远的地方,并且被包裹在尘埃帷幕背后。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外辐射能够从尘埃茧中逃脱出来,揭露出标志着恒星形成位置的低温尘埃核。这样的辐射正是ISO上的ISOPHOT远红外相机拍摄到的东西。 斯特凡·博克曼(Stephan Birkmann),奥利弗·克劳泽和迪特里希·勒姆克(Dietrich Lemke)全都来自于德国马普天文研究所。他们利用ISO的数据找到了两个极其寒冷和致密的尘埃核,每一个都包含着足以形成至少一颗大质量恒星的物质。“这为 观测大质量恒星形成的早期细节,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克劳泽说。 这些数据是由ISOPHOT奇缘巡天(ISOPHOT Serendipity Survey,简称ISOSS)收集到的,这是勒姆克倡导的一项聪明的研究计划。他意识到,当ISO从一个天体转向另一个天体的时候,珍贵的观测时间就被白白浪费掉了。因此他组织ISOPHOT远红外相机在回转的时候连续地进行拍摄,并且将数据传回地球。 在ISO持续了两年半的任务期间,太空船进行了大约10,000次回转,在先前未被探测过的170微米波长的红外线窗口中,创造了一片遍布天空的观测数据网。这种红外线是可见光 波长的310多倍,可以揭露出温度只有10K(-263摄氏度)的寒冷尘埃。巡天中发现的这些寒冷地点已经被编录成星表。 博克曼及其同事研究了这份星表,发现了五十个大质量恒星的潜在诞生地点。利用地面望远镜进行的后续联合观测表明,天体ISOSS J18364-0221实际上拥有两个寒冷的致密核心,它们看起来与低质量恒星形成区域非常类似,但实际上却包含着更多的物质。 第一个核的温度为16.5K(-256.5摄氏度)。它包含的物质为太阳的75倍,并且显示出引力坍缩的迹象。第二个温度约为12K(-261摄氏度),包含了280倍太阳质量的物质。课题小组现在正在研究其他 潜在的大质量恒星诞生地。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