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坑,熔岩流,极地冰帽及可能的古代河床,溪床和溪谷,可了解太阳系早期环境及形成过程,使科学家们有机会探究更深的想像空间,及寻找创新方法来揭开太阳系内的秘密。
为激起公众对探索的参与热情,美国宇航局的专业人员想出网络互动的办法:通过该宇航局网站报名,然后,你的名字将被写入安装在探测器上的微芯片里,跟太空船一起,飞往小行星带。同时,还会给你一份文件,证明你的名字跟飞船一起旅行过。
天文爱好者可登陆以下NASA(美国宇航局)的网站进行操作:
dawn.jpl.nasa.gov/
www.dawn-mission.org/mission/index.asp
相关链接: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距离太阳约2.17-3.64天文单位的空间区域内,聚集了大约50万颗以上的小行星,形成了小行星带。这么多小行星能够被凝聚在小行星带中,除了太阳的万有引力以外,木星的万有引力起着更大的作用。小行星带的发现,否定了科学家认为在火星、木星间还有较大行星的设想。让科学家们感到迷惑的是这些小行星的成因。最早提出的成因解释是-说,是太阳系第十大行星亿 万年前的大-分解成了千万颗小行星。这种理论一下子就解决了两个难题:小行星带的产生和为什么没有较大行星。但这种设想最大的缺陷是行星-的原因说不清楚。
也有人认为,木星与火星之间的轨道上本来就存在着5-10颗同谷神星大小相似的体积相对较大的小行星。这些行星通过长时间的相互碰撞逐渐解体,越来越小,越分越多,形成了大量的碎片,也就是我们目前观测到的小行星带。
第三种解释为:“半成品说”。这种观点认为,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当其他的行星都逐渐成型了的时候,木星与火星之间正在形成行星的区域由于缺少某些必要的条件,最后并没有成型,而是逐渐形成了大行星的“半成品”--小行星。
这些解释各有道理,但都不能自圆其说,因而都未形成定论。小行星带的形成之谜不知道何时才能破解。不过,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认为,小行星记载着太阳系行星形成初期的信息。因此,小行星的起源是研究太阳系起源问题中重要的和不可分割的一环。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