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利用一种被称为“微引力透镜”的现象来搜寻行星的。当一个大质量天体,例如恒星,从另一颗在背景中闪耀的恒星前方经过时,这种现象就会发生。这个天体的强大引力,会使更遥远恒星发出的光线弯折,就像一个透镜一样放大它们。在我们地球上,当透镜恒星从其前方经过时,被放大的恒星就会变亮,在透镜远去的时候, 再变暗回来。 OGLE(光学引力透镜实验)合作小组在2005年4月最先发现了这颗被引力放大的恒星。将两个小组的观测数据结合在一起,古尔德和OGLE的领导人、波兰华沙大学天文台的安杰依·乌戴斯基(Andrzej Udalski)在5月1日突然意识到,这颗恒星增亮的速度太快了,这意味着它可能是行星搜索的一块极佳的风水宝地。“当时是凌晨4:00,”古尔德说,“我非常兴奋, 发疯了一样找人来观测这颗恒星。” 因此,古尔德把电话打到了亚利桑那的MDM天文台,当时在那里值班的天文学家刚好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生安德根(Deokkeun An,韩裔,音译)。 古尔德请求安德根在晚上工作的时候,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偶尔测量一下这颗恒星的亮度。不过当安德根和他的合作观测者,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的周爱英(Ai-ying Zhou,音译)听说了这个信号是如何重要时,他们决定把自己的项目放在一边,对这颗恒星的亮度进行了超过1,000次的测量。 “他们做了一件大好事——他们的观测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使我们可以确定那里存在着一颗行星,”古尔德说。 “我认为这是一次大好机会,可以拍摄这次事件的大量照片,来消除任何的疑虑,确认这就是一颗行星产生的信号,”安德根回忆说。“由于这个目标只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窗口中被望远镜看见,我们毫不犹豫地就展开了追踪观测。” 这次的事件也被新西兰和夏威夷的天文学家们观测到了。 但当天文学家们集合了所有的数据之后,他们却遇到了更大的困难。他们在信号中看到的细微扭曲,仍然有可能不是行星所产生的,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生董苏波(Subo Dong,音译)不得不编写特殊的软件,来加速他们的计算机模型,以排除其他的可能性。 最终,模型证实了一颗行星的存在。它的质量是地球的13倍,与海王星相当。它围绕着一颗大约是太阳一半大小的恒星运行。 古尔德怀疑,这颗行星是一颗荒芜冰冷的类地行星——一颗寒冷的超级地球。判断的依据是,这颗行星的附近没有类木行星存在,这个恒星系统也许缺少制造气态行星所必需的气体。 “我们确实不能肯定,”他承认。“如果我们开始取得更多这类行星的统计数据,我们就能拼凑起一个更好的故事。” 直到十年以前,科学家们还没有证据来说明其他恒星系统的模样。自那时起,大约170颗行星已被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与木星一样的气态巨行星。 只有十几颗海王星质量的行星已经被检测到,只有两颗出现在它们自己恒星系统的寒冷偏远地带。“下一步是,将我们检测模型的灵敏度下推至地球质量的行星,”古尔德说,“微引力透镜是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 这种技术是唯一的方法,拥有足够的灵敏度,可以检测到这类行星,他补充说。为了增加发现类地行星的机会,他很愿意看到专用于微引力透镜行星搜索的新一代望远镜的出现。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