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本周“赛德娜”的发现,我们的太阳系忽然间似乎扩大了不少。而伴随着“赛德娜”一同到来的,还有天文学家们更多的迷惑和争论。最令人感兴趣的争论之一就是,太阳系中是否还存在一个同地球大小接近的行星,其重力力场能够足够大到在冥王星以外的太阳系空间内发挥作用。
出现这一争论的原因在于,新发现的“赛德娜”是在以一个非常奇怪的扁平椭圆轨 道绕日公转的。
“赛德娜”的体积大约只有冥王星的3/4,在近日点时,它到太阳的距离是76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称为1天文单位),在远日点时则超过1000天文单位。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赛德娜”的绕日轨道呈目前这种奇怪的椭圆形呢?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学院小行星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布莱恩·马斯登认为,太阳系内很可能存在一颗未知的、体积类似地球的行星,正是它的重力立场作用影响了“赛德娜”的公转轨道。
未知行星同地球体积相似
布莱恩·马斯登认为,应当存在另外一颗行星,距太阳大约在400到1000天文单位之间。“也许这一区间存在不止一颗未知行星,现在很难证明这一点。”马斯登说,“但这颗未知行星的体积应该同地球接近,这应该是‘赛德娜’目前轨道的合理解释。”但马斯登同时承认有一个问题很难解释:在冥王星以外的太阳系空间能够形成星体的物质非常稀少,那么这颗体积同地球类似的未知行星从何而来?
加利福尼亚科技学院的迈克尔·布朗教授是“赛德娜”的发现人之一,他认为,太阳、太阳系行星以及类似“赛德娜”这样的星体都是产生于一个共同的星云,而这一星云的后代有可能在距离太阳10000天文单位之外仍然存在。在不同星体力场的交互作用下,“赛德娜”呈现目前的运行轨道是可以理解的。
布朗教授也认为很可能存在一颗体积类似地球的行星,但他认为这颗行星存在的空间应当是在70天文单位附近。不过布朗教授也表示:“这听上去可能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人们觉得如果在这样近的区域存在行星,那么天文学家应该早就发现了它才对。”
也有天文学家认为,“赛德娜”实际上是被另外一颗恒星拖曳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奥特云”区域是行星的可能发源地
美国西南研究学院的阿兰·斯特恩教授对于“赛德娜”的异常轨道也有自己的解释,他认为在太阳系最远的地方存在着一个叫“奥特云”(Oort Cloud)的区域,这一区域可能存在着大量彗星尘埃,同时在这一空间内也有可能存在着地球大小的行星。布朗教授也认为,“赛德娜”也可以看作是人类观测到的理论上存在的“奥特云”中的第一个星体。但实际上,没有人知道“奥特云”中到底存在什么。
斯特恩教授解释说:“‘奥特云’中可能存在行星。在太阳系形成的初期,可能会有像地球这样大小的天体撞击天王星和海王星。计算机模拟显示,这样的撞击有可能将部分物质抛离到距离太阳很远的空间,比如说‘奥特云’。而这些抛离的物质后来就可能形成像‘赛德娜’这样的星体。”
行星标准再起争议
布朗教授进一步解释说,人类所熟知的天空到目前为止大约仍有20%的区域并未经过天文学家的仔细观测。在这一区域内,天文学家也并没有做过寻找类似地球这样体积行星的尝试,距太阳70天文单位的这一区间有一部分也处于这一区域内。因为这一区域的观测背景是银河系明亮的核心部分,想在这样明亮的背景下寻找行星是非常困难的。换句话说,如果的确有一颗未知行星存在于距离太阳几百天文单位之外,那么人类从来没有观测到它也是能够理解的。布朗教授表示,他所领导的研究小组目前正在考虑开始这一观测工作。
“赛德娜”的发现,还重新引发了人们关于行星标准定义的争论。部分天文学家长期以来就始终坚持认为冥王星也不算是一颗严格意义上的行星,更不用说比冥王星还小的“赛德娜”了。在天王星以外的太阳系空间,很可能还存在类似“赛德娜”这样体积很小且轨道不规则的星体,如果“赛德娜”定义为行星,那么这样的“行星”可能还会被发现。事实上,天文学领域对于“行星”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但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天文学家的分歧都不会影响到地球上普通人的生活,因为在冥王星以外的太阳系不过是一片荒芜死寂的世界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