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11日讯 记者赵亚辉报道:经过全国33个承建单位约5年的建设,由国家测绘局组织实施的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日前竣工。这标志着我国传统测绘技术体系全面实现了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历史性跨越。
项目在建设和试运行过程中,坚持边建设、边生产、边见效益的原则。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测绘部门利用项目建成系统已经完成了约55万幅图的基础测绘任务,开发研制了 400多个应用系统,累计实现测绘服务总值约18亿元。
项目建成了由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处理系统等4个单项工程组成的现代化基础测绘设施,一个国家级和31个省级基础地理信息中心,4个国家级、27个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基地,建立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传输网络。
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测绘部门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效率和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水平,数字化测绘生产能力较项目建设前提高约4倍,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初见雏形,并建成了我国首家测绘系统数据传输专网———中国测绘网。
项目的实施,使基础测绘部门的服务功能大大增强,陕西、吉林、上海、天津等省(市)纷纷建成综合信息系统,数字河北、数字重庆、数字黑龙江、数字广东等项目建设正蓬勃开展。一大批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为管理决策及各项公共事业提供了测绘保障。
项目各承建单位为南水北调、三峡工程、山川秀美工程、黑龙江生态省建设工程、磁悬浮快速列车工程、机场修建与扩建工程等国家和地方实施的重大工程提供了直接的测绘保障服务。例如在南宁至吴圩、水任至南宁、山心至六景这三段高速公路设立规划中,利用测绘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和测绘技术保障,缩短了公路里程56公里,为国家节约投资8亿多元。在天津市危陋平房改造和道路拓宽工程中,利用测绘部门提供的地理信息数据和技术服务,为天津市节约资金上亿元。
《人民日报》 (2004年11月12日 第十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