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巴西最先进支线客机亮相
  • 美国将研发可变形飞机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加强导弹研制 建和谐航天
  • 中国航天提未来五年目标 将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
  • 解读航天白皮书:更贴近百姓,更服务百姓
  • 火星凤凰号模型将揭开面纱
  • 印度可能退出伽利略计划
  • 欧洲新发射气象卫星
  • NASA打造超级红外望远镜
  • 国际发射服务公司启动新计划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天文天象

    《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表

    初步实现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航天器交会对接;实现绕月探测;空间科学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   白皮书全文近9000字,分六个部分。   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24次发射成功   国务院新闻办12日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2001年至2005年,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24次发射成功,运载火箭主要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明显提高。   白皮书说,从1996年10月至2005年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46次发射成功。新一代运载火箭多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12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研制进展顺利。   此外,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建设也取得新进展,综合试验和发射能力得到提高,多次完成各种运载火箭、各类人造卫星、无人试验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白皮书指出,在深空探测方面,我国开展了绕月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和工程实施,也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人造地球卫星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国务院新闻办12日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在过去五年中,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22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白皮书称,2001年至2005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就。在已初步形成的四个卫星系列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六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   此外,中国海洋卫星系列即将形成,构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计划正在加紧实施;一批新型高性能卫星有效载荷研制成功;各种应用卫星初步投入业务运行,其中“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业务气象卫星系列;地球静止轨道大型卫星公用平台的各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微小卫星研制及应用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将研制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   国务院新闻办12日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说,未来五年,中国将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最终实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   白皮书说,中国还将全面完成12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提高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发射适应性。   中国将研制并发射一系列卫星   国务院新闻办12日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说,未来五年,中国将研制并发射一系列卫星。   白皮书透露,中国将研制并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器件、新设备的空间飞行验证,提高自主研发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中国还将研制并发射“育种”卫星,推进空间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的结合,扩大空间技术在农业科研领域的应用。   白皮书说,中国还将研制空间望远镜、新型返回式科学卫星等卫星;开展空间天文、空间物理、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加强对空间环境与空间碎片的监测能力,初步建立空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中国将研制发射电视直播卫星   国务院新闻办12日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说,未来五年,中国将研制并发射长寿命、高可靠、大容量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发展卫星直播、宽带多媒体、卫星应急通信、公益性通信广播等技术。   白皮书指出,中国还将继续发展和完善卫星通信广播的普遍服务功能,增加卫星通信领域的增值服务业务。积极推进卫星通信广播的商业化进程,扩大通信广播卫星及应用的产业规模。   中国将启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   国务院新闻办12日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启动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   与此同时,中国还将发展卫星导航、定位与授时的自主应用技术和产品,建立规范的与卫星导航定位相关的位置服务支撑系统、大众化应用系列终端,扩展应用领域和市场。   中国将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   国务院新闻办12日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说,未来五年,中国将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   白皮书说,中国还将研制、发射新型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开展立体测图卫星等新型遥感卫星关键技术研究。初步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多谱段、不同分辨率、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   白皮书称,中国还将统筹发展卫星遥感地面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并完善现有遥感卫星地面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级的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建设和完善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等定量化应用的支撑设施,初步实现社会公益服务领域的遥感数据共享;建立卫星环境应用机构和卫星减灾应用机构,形成若干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在卫星遥感主要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将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工作   国务院新闻办12日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未来五年,中国载人航天将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试验。   白皮书称,中国还将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工作。   白皮书说,中国还将实现绕月探测,突破月球探测基本技术,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主要进行月球科学探测和月球资源的探测研究;开展月球探测工程的后期工作。   空间技术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国务院新闻办12日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2001年至2005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空间科学实验与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日地空间探测。与欧洲空间局合作实施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协同欧洲空间局的四颗空间探测卫星,首次实现世界上对地球空间的六点同步联合探测,获得重要的探测数据。开展了月球和太阳系探测的预先研究。   ——微重力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观测。利用“神舟”号飞船和返回式卫星,开展了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和微重力科学等领域的多项实验研究,进行了农作物空间诱变育种探索和高能空间天文观测,取得重要成果。   ——空间环境研究。开展了对空间环境监测和预报研究;在空间碎片的观测、减缓和预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具备对空间环境试验性的预报能力。   未来五年优先开展八个方面的国际空间科学合作   国务院新闻办12日发表的《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说,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未来五年将优先开展八个方面的国际合作。这八个方面包括:   ——空间天文、空间物理、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月球探测和行星探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对地观测卫星数据的共享与服务,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全球变化监测与预报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   ——航天测控网资源共享、互相提供航天测控支持等。   ——通信卫星和对地观测卫星的设计与制造。   ——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和卫星导航定位的地面设备及关键部件的制造。   ——卫星通信广播在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卫星广播电视应用范围的扩大,卫星导航定位相关服务。   ——卫星商业发射服务,卫星整星及其零部件的出口,卫星地面测控和应用设施建设及服务。   ——航天活动各领域的人员交流与培训。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