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6日),斯塔尼米洛维奇在美国天文学会的一次会议上介绍了她的发现。
斯塔尼米洛维奇推测,理论与观测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因为某些因素影响了重元素在尘埃中的聚集效率,或者是因为尘埃在高能超新星激波中被破坏的效率更高,也可能是因为天文学家漏掉了大量更加寒冷的尘埃,因为这些尘埃无法被红外相机拍到。
这项发现还暗示,其他的尘埃形成地点,特别是大质量恒星的强大星风,对原始星系中的尘埃积累所起的作用,要比超新星更大。
大质量恒星——也就是质量是我们太阳的10到40倍的恒星——在死亡的时候,被认为会经历一场核心的大规模坍缩,同时将恒星的外层向外吹散,将一些重元素,例如硅、碳和铁,喷涌到一个膨胀的球状气云之中。这些尘埃被认为是新一代恒星形成过程的物质来源,那些恒星将拥有更多的重元素。
斯塔尼米洛维奇和同事们通力合作,开展了一个名叫“小麦哲伦云斯必泽巡天(S3MC)”的项目。这个小组利用斯必泽望远镜空前的分辨率,研究了
这个星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时间:2009-4-21 17: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