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宫内的生活总让小老百姓产生遐想,涌入故宫的游客中,就有不少人想看一看皇上过的是什么日子。现在,故宫的珍宝来了,虽然是冰山一角,却也足够我们想象奢华的皇帝的生活了。 领班太监跑到太妃那里双膝跪倒:“奴才禀老主子,万岁爷进了一碗老米膳,一个馒头和一碗粥。进得香!” 这是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描述的宫中生活即景。皇上吃些什么,吃得如何,每次都要向太妃汇报,弄得他很烦。他后来还写道:……把宫里最钱的字画和古籍,以我赏赐溥杰为名,运出宫外,存到天津英租界的房子里去。溥杰每天下学回家,必带走一个大包袱。运出的字画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我记得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曹娥碑》、《二谢帖》、有钟繇、僧怀素、欧阳询、宋高宗、米芾、赵孟睢⒍洳热说恼婕!⒂兴韭砉獾摹蹲手瓮返脑澹刑仆跷娜宋锘温碓逗拖墨曇约奥眵氲热说摹冻そ蚶锿肌罚旁穸说摹肚迕魃虾油肌罚褂醒至⒈尽⑺位兆诘热说淖髌贰? 上世纪初那个混乱的年代,末代皇帝就这样将故宫珍藏的许多珍品偷运到天津。 现在,上海博物馆可以满足大家的窥视欲望了。支撑书画经典展的故宫珍稀书画还在馆里,皇宫里一批共计160多件珍宝后脚跟进。在春节这个充满世俗乐趣的 传统节日里,让老百姓近距离看看故宫的玩意儿,绝对一乐。 穿皇帝的龙袍一点都不舒服 此次故宫博物院宫廷珍宝展按照“珍宝”、“钟表”、“服饰”和“三希堂”四部分安排展线,类别包括仪仗、冠服、陈列、首饰、武备以及文房赏玩用品等。 其中皇帝们的服饰颇有看点,展品中有一件明*缂丝彩云金龙夹朝袍相当显眼,它是嘉庆皇帝在拜天祭祖等隆重场合所穿,朝袍前胸、后背、两肩、腰帷、襞积和下摆共有9条龙的图案。别小看这9条龙,数量和位置可大有讲究,9龙象征着九九至尊。不过穿上这种厚重的衣服,僵坐在龙椅上,一动不动地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也不是好受的。 据上博的专家称,“皇帝的服饰根据不同场合细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和雨服五大类,朝服规格最高。”这次一下子从故宫拿出来15件清朝宫廷服饰,都是乾隆、雍正、嘉庆、光绪等皇帝和后妃们穿过的,有皇帝上朝时穿的朝服、朝袍,祭祀时穿的衮服等等。每件估价都在400万元以上——这不会是参考2005秋拍行情给出的估价吧。 近几年清宫戏很火,但无论戏说还是正说,在影视作品中,皇帝的穿戴常常出错,让历史学家很生气。此次实物展出,真希望导演和编剧们花点时间看看,别再出洋相了。上博的专家说:“有的影视剧皇帝穿龙袍却戴朝冠,搭配错误;还有演员服装在胳膊上出现龙纹就不对,皇帝服饰上哪里出现龙纹、出现的形式和数量都有规定。”不过话也要说回来,老百姓倒不怎么在乎衣服穿错,故事编得紧张、演员演得出彩才是硬道理。 “秋行玉山”最后一次出宫 在众多奇珍异宝中,一件“秋山行旅图玉山”绝对称得上大件,它通高130厘米,最宽处74厘米,最厚处20厘米,总重量达500多公斤。通体呈墨绿色,稍有白色,构成玉器中令人着迷的“巧色”,上面楼台水榭、高树矮草均依势而雕出。就连山中小径下宽上窄的细微变化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据故宫博物院玉器部赵桂玲女士介绍,“秋山行旅图玉山”与“大禹治水玉山”、“会昌九老玉山”并称故宫所藏的“三大玉山”。乾隆年间由3000名 扬州玉匠耗时5年精雕细凿而成,取宫廷画师金廷标同名画作的意境。 顺便说一声,扬州在清三代汇集了一批玉器高手,其中的拔尖人才被选进清宫造办处专为皇帝皇后服务,他们的技艺在当时是相当有名的。 “秋山行旅图玉山”取材新疆和田玉,这个庞然大物如何从新疆运到扬州加工,然后又运回紫禁城的呢?赵桂玲告诉记者,此玉石是通过冬天洒水结冰,一路“滑”来的,“经过陆路水路颠沛辗转,玉山抵达紫禁城已经是乾隆三十五年了。” 据刚到上海的故宫博物院领导说,“秋山行旅图玉山”刚从一个仓库转移到另一个仓库,本来不想出宫的,在上博的“强烈要求”下,才运来上海。而且是首次走出故宫来到上海,以后会不会出宫,还是一个问题。为了让观众看清它的全部雕工,上博特地在它背面安装了三面镜子。 它们走在日月运行之间 去过故宫的游客一定不会错过参观皇帝的寝宫陈设,那里虽然宽畅,却一年四季昏暗少光,屋子中间搁一具黄铜錾花炭火盆,没有现代化的卫生设施,在光绪朝前还没有电灯、电话,以舒适度论,绝对比不上今天的小康之家。但牙床上的一张卷至一半的象牙席,着实让人惊叹。现在,不去故宫的观众也可以一睹为快了。此次送展的是一张雍正时期的象牙席,故宫博物院总共也只有两张。此次展出时为了保护文物,没有展开,但上博展览部的专家很聪明地让观众看到了它的展开部分。上博的陈燮君馆长对记者说,当时造办处用药水将整支象牙泡软,然后劈细刮片,每条牙片宽不过两毫米,编织耗时之巨,实难想象。后来据说雍正皇帝也感到实在奢靡,嘱咐造办处不要再做了。 展品值得细细品赏的还有西方国家皇帝赠送给清廷的10余套钟表。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1000多件精美绝伦的钟表,此次参展的珍品代表了18世纪最先进机械制造水平,虽已“高寿”,却能运转正常。 一款铜镀金卷帘白猿献寿钟是乾隆80大寿时欧洲人呈献的寿礼,该钟整体由上、中、下三层组成。钟上弦后,在乐声伴奏下,上层的伞盖转动,麒麟左右摇头。同时,中层卷帘上升,仙猿走出拱门,向前探身下跪,双手前伸掰开仙桃,小猿也上下挪动胳膊作献桃状,十分有趣。一款铜镀金的洋人牵羊钟,也在展出之列。这个来自英国18世纪的作品,即使是在故宫钟表馆,也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在展览开幕前一天晚上,专程赶来的故宫博物馆院文保部专家秦世明向记者表演了铜镀金象驮花钟的动作。他用三把钥匙开动机关,于是底座的帆船、狮子等在音乐伴奏下进退自如,大象的眼睛和鼻子、尾巴也开始转动,最上层的官吏也像煞有介事地出来巡视……这座钟是英国18世纪的产品,可见当时西方国家机械制造的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曾为慈禧太后画肖像画的美国女画师凯瑟林·卡尔在《禁苑黄昏》一书中写道:慈禧太后的卧室里,床的架子上放了15架正常运转的钟,“它们滴滴答答地走着,报时信号又绝对不同时敲响,足以将一个神经质的欧洲妇女逼疯,可是太后天天进行户外锻炼,好像一点没有神经质。” 乾隆皇帝也是西洋钟的大玩家,但他们都只停留在把玩的层面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西方科技成果是一种生产力,更没有想到让中国的工匠仿造或研发。这个时候中国虽然也有技术一流的南京钟,甚至中国的工匠也能造出更精美的钟表,只可惜这种技术只限于宫廷,没有走向市场,更别谈进入现代工业程序了。 此次珍宝展还对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书斋进行实景复原,使观众能跨越时空、近距离感受清代帝王的审美情趣。三希堂是紫禁城内养心殿西暖阁内一小室。乾隆皇帝将王羲之《快雪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视为稀世之珍收藏于此,得名为“三希堂”。当然复原的只是书斋的架子,其中的 瓷器、文房陈设等都是此次重要的文物展品。而且从实地来看,“三希堂”不足10平方米,被一张大炕占据了大部分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