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秦陇之屏障,燕晋之藩篱”,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治区成立50年来,新疆各族人民、生产建设兵团职工和驻疆*及武警官兵团结一心,坚持实施中共中央关于确保新疆长治久安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使祖国西部边陲坚如磐石,固若金汤。 “屯垦 废,则边疆乱;屯垦兴,则边疆宁”。中共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前一年,决定驻守新疆的人民*大部集体转业,组建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屯垦戍边,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祖国边防。 从那时起,中国西部出现一支不穿军装、不吃军粮、不拿军饷的军垦部队。他们环列于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北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四周,履行祖国赋予的历史使命。现在,兵团已有14个师的175个团场,牢固扎根于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 半个世纪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成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北屯等一批军垦新城;曾被外国专家认定为植棉禁区的北疆玛纳斯河流域,今天银花遍地,成为中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也已变成稻谷飘香的塞外江南。 进入新世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积极推进西部开发战略和兴边富民战略,不断壮大祖国西部的军垦事业。兵团职工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在遥远的边境地区修公路、架电线、办农庄、建城镇,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堡垒线。 对于新疆的战略地位,左宗棠是这样评价的:“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非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然而,在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以前,祖国西部的这方故土,却始终是边患频发,民生凋敝。 强边必先兴边。自治区成立以来,国家和新疆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991亿元,建成9万多个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形成一大批工农业生产能力,总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4年新疆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比1955年增加57倍。 进入新世纪,中国政府把新疆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省区,连年增加对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建设投资,使天山南北的基础设施焕然一新。 以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为代表的一批大型水利及生态工程的兴建,在新疆绿洲构筑起水渠成网、引蓄结合、控制自如的农田草场灌溉系统,灌溉面积由自治区成立时的1800万亩扩大到4767万亩,农村牧区的居民用水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由高速公路、沙漠公路、县乡公路和边境口岸公路编织的庞大交通网,覆盖着新疆九成以上偏远村庄。正在建设的精河-伊宁-霍尔果斯铁路,与兰新铁路、北疆铁路和南疆铁路共同组成3000公里的运输大动脉。蓝天丝绸之路更是快速延伸,已经开通的96条国内和国际航线,把新疆与祖国内地及世界各地连为一体。多方向、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缆干线投入运行,使新疆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信息传输,瞬间即可实现。 仰赖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新疆加速推进富民强边的西部开发战略,已经建起全国最大的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酱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成为中国开拓中亚、西亚、东欧及俄罗斯市场的前沿阵地。 随着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2004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45元,分别比1978年增加22.5倍和17.9倍。 早在新疆和平解放时,毛泽东主席就指示驻守新疆的*部队要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半个世纪以来,驻扎新疆各地的*和武警官兵牢记使命,在保卫祖国边防的同时,心系各族群众的冷暖安危,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重大贡献。 穿越天山腹地的独库公路全长561公里,连接着众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被誉为军民团结之路,现在成为带动天山深处旅游开发的黄金通道。这是*官兵历时十年修筑而成的一条英雄之路,共有148位筑路官兵为此献出宝贵生命。副营长姚虎成为给部队开路清除雪障,被呼啸而下的雪崩埋没;指导员李善国和连长杨晓海带领战士清理石方,被顺山而下的泥石流埋没……新疆各族人民铭记着*官兵的英雄业绩,在天山南麓乔尔玛竖起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上面镌刻着为修筑独库公路而牺牲的烈士英名。 不只是乔尔玛。在巴尔鲁克山,在帕米尔高原,一处处烈士陵园,长眠着许多为建设新疆、保卫边防而英勇牺牲的*英烈。 多年以来,*和武警官兵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父母,积极参与新疆经济和生态建设,为各族人民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南疆阿克苏市附近的柯柯牙,原是一片飞沙走石的亘古荒原。驻地*和各族群众奋战20年,在柯柯牙建起4万多亩的防风林带,使当地群众免除风沙之苦。 在新疆万里边境线上,柯尔克孜和塔吉克等少数民族群众,同*和武警官兵一道守卫边防。每顶毡房就是一座哨卡,每个牧民就是一名哨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