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地图的起源与发展
  • 降水强度用语
  • 不应忽视的低空水资源
  • 天空是个什么样子
  • 八月十五云遮月
  • 云团
  • 地图与农业
  • 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人类是怎样认识它的
  • 中国何时有了地图
  • 地图投影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人工降水史话<%=id%>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幻想着掌握呼风唤雨的本领。刀耕火种的初民,跪在赤热的阳光下祈求雨水;巫师们为了求雨使尽了花招,有时戴上面具手舞足蹈,有时放开喉咙咿呀歌唱;他们还常常向冥冥中的神灵祭献牛羊牲灵,有时甚至祭献活人。巫师们用苇管向空中吹喷水珠,希望这种象征性的雨滴可以带来丰沛的雨水。美洲的印第安人在篱笆上挂上干瘪的蛇尸求雨,东方人跳龙舞,西方人做祈祷;但无情的干旱却一次次地使他们的希望和田地里的禾苗一起枯萎。
      后来,求雨的花样不断翻新。有人鸣枪,有人爆破,还有人燃点化学物质,相信这类化合物的烟雾可能引来雨水。这些求雨者中也有个别幸运儿,偶然的巧合使他们的法术名噪一时。美国历史上曾有一个求雨者,机会赶得巧,颇有几次“灵验”,但弄巧成拙,几乎因此罹祸身亡。当时加利福尼亚州南部降雨达51厘米,大水吞没土地,人畜死伤无数,损失达数百万美元。愚昧的村民怨天尤人,指控这个求雨者施行法术招来大祸。
      直到1948年,人们才真正发现了科学的人工降雨方法。这一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科学家文森特谢福经过长期的探索,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地找到了人工降雨的关键,解决了千百年没有解决的课题,成为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了解了下雨的来龙去脉。水汽从海洋和湖泊的水面上升腾成为空气的一部分,然后形成云朵,雨水或雪片就从云中降下来。但是,水汽究竟怎样凝聚成雨滴,长期以来始终不甚了然。后来,约翰爱特金证明,水汽是积聚在灰尘等细小微粒周围形成水滴或冰晶的。这些微尘十分细小,肉眼根本无法觉察,但如果没有这些微尘,尽管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却不可能形成一滴雨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用电气公司聘请爱尔文兰格缪尔博士研究飞机机翼在穿过云层时结冰的课题。年青的谢福正是兰格缪尔博士的助手。他们接受任务后,就动身到美国东北部的新罕布什尔州去,那里的山峰终年积雪,雪暴频繁,寒风凛冽。
      谢福和兰格缪尔整日在山间的严寒空气中工作。他们逐渐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气温常常在零摄氏度以下,但在他们周围和脚下缭绕的云朵之中,却并没有形成一粒冰晶。这个奇异的现象,深深留在谢福的脑海里。大战结束后,谢福制造了一台小机器,它能产生寒冷的湿空气.和新罕布什尔州山区云层中的空气十分相象。
      谢福推测冷空气中不能形成冰晶可能是因为缺少如爱特金提到过的结晶中心。谢福往他的小机器里呼一大口气,然后开始冷却,再往冷空气中投放一点点粉末,比如面粉、糖粉等等。谢福耐心地做了几个月实验,往机器里扔进去各种他能够想得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粉末,但是竟然没有一种物质可以形成雪花或雨珠凝结的中心。
      1948年7月里的一个上午,炎日当空。谢福继续耐心地往冷空气里一次次地扔进各种粉末,仍然没有结果。这时,谢福的一个朋友邀清他去吃饭。谢福筋疲力尽,很乐意借此休息一下。临走,他把致冷器盖好,口朝上,使较重的冷空气沉到底部.不致逃逸出来。
      谢福匆匆吃完午饭,心里还惦记着机器中的冷空气。他回到致冷机旁,一看温度计,已经上升到冰点以上了,不禁有些懊恼。几个月来,他专心致志地做实验,竟没有注意到盛夏已经不知不觉快要到了。谢福心想,大热天做冷冻实验,以后可得多留神些。今天的实验怎么办呢?他把盖子盖紧,耐心地等着致冷机重新使空气降温。谢福注视着缓缓下降的水银柱,心里着急,他转身找到一点干冰,想用来加快空气降温的过程。
      谢福打开致冷机的盖子,把冒着白汽的干冰扔进去。这时,他又往致冷器里长长吐了一口气。突然感到眼前一片银色的光芒在闪烁,在射进致冷机的一束金色阳光里,他看见了无数晶莹的银色晶体在滚动。谢福立刻明白了,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冰晶。经过无数次失败,他竟然在偶然的一挥手之间成功了。谢福连忙叫来助手,他往致冷器里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同时又扔进一大把干冰。这时立刻出现了一片银光灿烂的小冰晶,缓缓地落下去,仿佛一层美丽的白色绒毛——人造雪的实验成功了。
      谢福想,既然能在实验室中制造雪花,为什么不在田野上的云朵中去试试呢?他决定在飞机上装一架喷撒干冰的装置,飞上天试试看。
      11月里寒冷的一天,谢福和兰格缪尔看见天边出现了一片云。谢福立刻登上飞机。他知道很可能要飞许久才能找到适于播撒干冰的云层。这是一种体积硕大的灰色云朵,里面饱含着水汽。谢福选好时机,开动了机器,干冰象一条拖曳的飘带落在云朵中。喷撒了一半,干冰使周围气温降低,竟使飞机的发动机也熄了火。谢福急中生智,把剩下的干冰立刻从机舱窗口统统扔到下面的云层中。
      在地面上等待的兰格缪尔博士仰望着从云端飘然而下的洁白的雪花,万分激动,谢福从飞机上走下来时,浑身冻得发青,兰格缪尔欢呼着跑过去迎接他,欣喜地喊道:“你创造了历史上的奇迹!”谢福的实验确实在人类影响天气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从此,牧场、田野和山区的上空,时常飞翔着科学家的飞机,他们在云层中倾撒干冰,让晶亮的雨滴滋润干渴的植物的根须。
      谢福发现了用冷冻的方法可以形*造雨之后,就不再去苦心寻求可以形成水滴中心的物质了。但是,通用电气公司的另一位青年科学家伯纳德冯尼古特却不满足谢福的结论。正象当初年青的谢福有志于探索未知事物一样.他相信爱特金关于雨滴中心有微细颗粒的结论是有根据的。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希望找到一种体积和形状都适于形成水珠或冰晶中心的化学物质。冯尼古特最终选定了碘化银。他采用燃烧后得到的极细的粉末,希望撒播在云层中后形成雪花。
      冯尼古特采用地面发射装置把碘比银发射到云层中,耐心地等待着。不料却毫无动静。冯尼古特百思不得其解,前去请教一位化学家。他们很快发现了原因,原来冯尼古特使用的碘化银不够纯净。他很快换了新的碘化银,射入云层之后,果然纷纷扬扬飘下了洁白的雪花。
      碘化银催雨剂一经使用,很快获得了比干冰更为广泛的应用;因为碘化银很容易从地面上用简单的装置发射到云层中,不象使用干冰那样麻烦。使用干冰有时还有些危险。有几次巨大的干冰块直坠屋顶,凿成大洞,引起一片恐慌。
      在成功的事实面前,最保守的人也承认,现代的人工降雨是控制天气的一大进展。今天,耕云播雨已经不是神话。谢福和冯尼古特的发明,给苦于干旱的人们带来了福音。他们勤于观察、勤于思索、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也将被人们长久地传颂。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