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最大的三角洲
  • 雪域高原
  • 世界最大的内陆湖
  • 极地冰山
  • 城市气候的保护
  • 奇特的球形闪电和预防
  •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
  • 为什么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 气压怎样作用于风
  • 海岸线最长的国家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台湾海峡并非天然屏障 恶劣天气有利进攻<%=id%>

    雾很浓,但船还是径直朝台湾海峡纵深处开去,船长说:“现代航海,雾的影响不大。船上有两台导航雷达呢!” 

      雾里寻觅海峡“中线” 

      这是3月初的一个上午,记者搭乘的船从厦门海域准点启航。此行的目的地是台湾海峡的中间,那里有一条习惯“中线”,是两岸数十年对峙的产物,一般情况下,双方的船只,尤其是军舰,都不会轻易越线。 

      到海峡“中线”去看看,一直是记者的一个愿望。按理说,台湾海峡的法律地位和琼州海峡一模一样:纯属中国的一个内海海峡。但记者为联系这次机会,前后跑了一年多。要不是两岸至今未实现统一又没有“三通”,记者何至于申请去一趟会这么难! 

      从厦门出发朝台湾岛航行,正对的港口是高雄,两港之间距离是165海里(约305.6公里),这里是台湾海峡比较宽的地方。按照比较准确的说法,西边是北起福州市、南至汕头市的海岸线,东边是从台湾岛北端富贵角到南端猫鼻头的海岸线,在这之间的海域就是台湾海峡。整个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一条斜的南北水道,长205海里(约380公里),平均宽102海里(约189公里)。海峡大致上为南宽北窄,最窄处是从福建的平潭岛到台湾的新竹,只有70海里(约130公里)。2001年,有一位台湾的妈祖信徒自驾快艇从台中港到福建的湄州岛朝拜妈祖,路上只花了两个半小时。 

      记者此次乘坐的船,正常航速约11节(每小时1海里的速度是1节)。因为从2月底到3月上旬是台湾海峡的多雾季节,记者在海上根本看不清什么东西,但是,在船长和大副的指点下,记者还是从驾驶室的雷达屏幕上看到了不少纵向往来于海峡的船只,在屏幕上,它们是些移动着的绿色小点。 

      6个多小时以后,我们到达了海峡“中线”海域。“中线”是条无形的线,指的是两岸船只在到达距离对岸一半路程时,会自觉遵守不再前行的习惯。记者向船长提出了跨过习惯“中线”,往台湾岛方向多开进一些的要求。船长很坚决地拒绝了。他说:“可不敢。我们的船大,台湾的雷达很容易发现,要是军舰开出来扣船,那事情就闹大了。” 

      海峡并非天然屏障 

      中国军方的研究人员曾明确地告诉记者,如果“台独”势力非要搞分裂,那么,台湾海峡根本不足以构成阻挡*军事行动的一道天然屏障。 

      从此次的航程来看,此言不虚。当天我们出海时雾已经相当大,但因为船上装了雷达和全球定位系统,基本上没有受什么影响。而且有雾的天气一般没有风,自然也没有大浪,我们的航线始终是笔直的。 

      据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的王霞副研究员介绍,台湾海峡对海上航行和海上军事行动影响最大的是风浪。一年中,海峡上刮8级风的日子多达100天左右,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风劲吹了20多天。头年10月到次年3月,是台湾海峡的冬半年,东北季风盛行,约有2/3的日子在刮风。夏半年西南季风的频率要少得多,只有1/4的时间有风。另外,夏天一般还会有两三次强热带气旋影响台湾海峡,气旋中心风力达到12级的就是台风(专题,图库)。大风起时,海峡的浪高会有三四米,刮台风的时候浪高达十米。 

      台风天,船必须避进港湾。而一般的大风天,像记者搭乘的这种大型船还能照常航行。这条船有抗8级风的能力,只是航行方式必须调整,一般是先顶着风,再顺着风走,不让风浪对船横吹横拍,航海的人称之为“Z”字形航法。 

      如果算不准潮汐,船只登陆时可能会搁浅,另外,一些比较浅的水道,只有在大潮时,大船才能通行。台湾海峡是一个比较浅的海峡,海底地形决定了其水深状况大致是北浅南深、西浅东深。就是说,从潮汐对航行的影响来看,主要在大陆一侧。台湾的西海岸水深基本上都在20米以上,船舶搁浅几乎不可能。 

      至于台湾海峡的三股洋流,冬天由北向南的冷水流、夏天的南海表层流和从巴士海峡分流过来的黑潮,对现代航海船只都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最多就是暖洋流带来的海水盐度较高,对船壳的腐蚀强一些。 

      王霞说,要在几十年前,说台湾海峡是天堑还有一定的道理,现在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恶劣天气有利进攻 

      在中国军事科学院的薛翔中校看来,台湾海峡这些自然的干扰因素都只能对过去那种万船齐发的渡海作战形态产生影响,而现在的作战形态已经是以争夺制空权、制海权为中心的联合立体作战,讲究火力跨海、精确打击。薛翔说,按照媒体的说法,台湾有40多艘战舰、450架左右的战机,基本上都部署在面对大陆的台岛西部,由此可见,“台独”势力还是幻想把台湾海峡当成他们以武拒统的一道天然防线,但是从军事上看,区区的台湾海峡绝对不足以恃。 

      薛翔分析说,首先,从战略态势上来看,台湾是完全被动的,一旦采取军事行动,怎么打、何时打、用什么打、打哪里,这些战争的主动权因素全部掌握在维护祖国统一的大陆一方手中。其次,台湾海峡的很多自然制约因素是可以避开甚至让其转化为有利因素的。比如,台风、暴雨对中远程武器的目标识别系统会有少许影响,那我们可以选别的时机。再比如,台湾海峡海底浅,对潜艇行动不利,但潜艇可以在对台作战中执行别的战略任务。还有,从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来看,台湾海峡离大陆实在太近了,中国的第三代作战飞机从起飞到跨越海峡最窄处只需10分钟,台湾的预警系统再先进也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剩下的瞬间够干什么呢?即使海上舰艇的挺进时间要慢一些,高速舰艇穿越海峡最窄处也只需两小时左右,而台湾岛西岸大约有一半的地方都适合实施登陆作战。 

      薛翔还强调,海峡某些恶劣自然条件对双方的作战效能是互动的。拿恶劣天气来说,就常常给进攻一方创造奇袭的良机,而使防守一方反应时间更短,更加难防。所以,薛翔的结论是,一旦要对“台独”分裂势力采取军事行动,维护祖国统一,台湾海峡的自然条件制约是非常有限的,决定战争结果的因素是谁握有正义、谁的综合实力更强。 

      战争只跟两岸有关 

      那么,如果台海发生战争,会给海峡的国际航运带来不利影响吗?据统计,每天有上千艘轮船通过这道海峡,但记者在整个航程中也注意到,每次船长在雷达上看到较大的船只时,都会通过无线电台先用中文呼叫对方。至少在本次航行中,所有被呼叫船都是用中文回答的。船长说,他在海峡里跑了二十多年船,见到的外国船还不及中国船的1/10。 

      王霞副研究员也向记者介绍,经停香港、新加坡开往中国、日本、韩国的船只,选择台湾海峡水道是一条捷径,但总的来看,国际航运量在台湾海峡的运输总量中占的比重不大。 

      王霞说,台湾海峡海域没有公海,只有中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按照国际法,领海实行无害通过制度,专属经济区实行自由通过制度,也就是说,别国在台湾海峡的航行权和中国对台湾海峡的管辖权是并行的。而中国一旦要对台湾海峡进行军事使用,肯定是为了解决主权问题,而主权问题是高于航行权问题的。更何况船舶还可以选择绕行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航道,所以,台海一旦有军事行动,对这条水道的国际运输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记者此行还在福州、厦门采访了很多当地群众和台胞,发现两岸人民对当前敏感的台海局势都非常关注,他们通过媒体了解事态发展的每个细节,分析起局势来头头是道。很多台商都对记者表示,他们非常清楚,“台独”意味着战争,一旦战争爆发,他们在两岸的事业和利益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反之,如果“三通”有望在两三年之内取得突破,将给福建和台湾带来“黄金发展机会”。两相比较,利害得失,是一目了然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