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经鉴定为亚洲象。生物学上,现代象有两种,即亚洲象与非洲象。亚洲象仅雄象有象牙,每头雄象两根,非洲象则雌雄都有象牙。如此说来,金沙遗址出土的1000多根象牙应当取自500多头亚洲象,足以组成一个庞大的象群。
现在的亚洲象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而自古以来,蜀道便有“难于上青天”的说法。如果说这些象牙都是从南亚、东南亚运过来的,就当时的交通状况而言可能很困难。那么,有没有可能这些象牙就是成都平原本地产的呢?
在古人写的一些书中,他们就说成都平原以前是有象的,说得最多的是《山海经》。《山海经》大概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古蜀人写的书,里面说的成都平原五谷自然生长,一年四季都可以播种和收获。又说,“岷江的水从岷山流出来,那里有犀牛、大象”,“巴国有一条巨大的蛇,可以吞下一头象”。
到了两晋,蜀人常璩也说“古蜀国的物产很丰富,宝物有美玉、犀牛、大象”。《国语》里面有“巴、浦两个地方的犀牛和大象,多得简直数不清啊”的感叹。巴、浦大抵指的就是现在的四川一带。
文献的记载大抵可以给我们一个暗示,数千年之前的成都平原和岷江一带最早是产象的,只是到了后来某个时候,象群才逐渐南下。其实,不仅仅是成都平原,据说连远古中原一带也是产象的。孔子曾经说:“有人来献宝了,手里拿着龟壳和象牙。”孟子也说:“周公驱赶虎、豹、犀、象,把它们赶得远远的。”
考古发现证明孔子和孟子并没有说瞎话。2003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一尊玉雕象和一些象骨,由此可以推测,商朝人大抵是看见过象的,所以才能根据象的原貌制造出玉雕艺术品。湖南醴阳也有商代青铜象尊的出土,这里可能也有过象。殷墟的甲骨文里面也有“象”字。在商代人眼中,象的长鼻子和粗象牙是它的主要特征,这在今天的“象”字中还能看个大概;并且,河南的简称“豫”,就是说一个人手牵着一头大象。
学者徐中舒在《甲骨文字典》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殷商时期河南一带的气候比较温暖,颇适合象群的生存。远古时期的象群可能有着极为广泛的分布,北到黄河流域,西到成都平原都有象群的足迹。也许,千年之前,气候潮湿、树木茂盛的成都平原便是大象的栖身之所,尔后随着气候的变化,象群才逐渐向南方迁徙。大概古人因为象群的远去,产生了想念,这才造出了“想象”这个词。文字学上,想象的本意就是对象的想念。
如果这个推断合理,我们似乎便不难解释三星堆、金沙的象牙来源之谜。按照一些学者的观点,三星堆文明晚期,一场汹涌的洪水袭击了三星堆古国,三星堆人四处逃散,国破家亡。这场洪水不但毁掉了辉煌的三星堆文明,也给成都平原上的动物带来了灭顶之灾,笨重的大象在洪水来临时躲避不急,纷纷丧生。洪水过后,侥幸逃生的三星堆人获取了无数象牙,并在不远的金沙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度,这些象牙也成为他们宝贵的财富。金沙人的象牙来源于一次因祸得福的灾难和意外。
不过,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似乎是不太经常发生的,因此有学者提出,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出土的象牙实际是古蜀人在成都平原上狩猎得来的。
还是在金沙遗址,在距离象牙坑不远的西北部,考古学家发现了数量更多的野猪獠牙和鹿角。它们被金沙人随意撒落在地上。考古学家经过估算后认为,这些獠牙和鹿角来自至少1500头野猪和1000头鹿。这也是迄今全国最大的一处象牙、獠牙、鹿角遗址。千年前的金沙人似乎是一群高超的猎手。他们捕获了无数野猪、野鹿、大象,并把它们的一部分——獠牙、鹿角、象牙埋藏在坑中,向后人炫耀着他们的成果。
象牙从“蜀布之路”流通而来吗
另一些学者则坚信这些象牙是异邦的舶来品,他们大抵还有其他一些证据。除了象牙以外,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大量诸如货贝、虎斑纹贝等海贝。这些海贝被认为来自今天的印度洋海域,也在南亚一带,同样是一些舶来品。
其实,不仅是象牙和海贝,甚至连三星堆、金沙出土的文物,也被认为有西亚、中亚文明的痕迹,最具代表性的是金杖和金面具。中国的皇帝一般是不用金杖的,年纪大了走不动路的老人才用。三星堆的蜀王就不同,他像西亚、中亚的皇帝一样,也拿根金杖统治国家。还有金面具,中国人也没有用金面具的习惯。世界上最早的黄金面罩,罩在古巴比伦尼布甲尼撒时期的青铜人脸上。古埃及法老死后也有使用金面罩的习惯。三星堆的青铜人脸上也戴着金面具。这些共同点,很自然地使人把三星堆文明与中亚、西亚文明联系了起来。
按照这些学者的观点,3000年前的三星堆古国是西南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影响力最远波及到了今天的西亚、中亚地区,并且与当地的商贾产生了贸易关系。也许,3000年前,一些异域商队频频来到当时的三星堆古国。这些商队来自于今天的西亚或中亚地区,他们带来了诸如象牙、海贝等富有西亚、中亚特色的货物。而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用这些象牙和海贝交换古蜀国著名的蜀锦、蜀布等。
这些远道而来的商队大抵从今天的缅甸、印度出发,先到云南,再翻越秦岭,进入成都平原。这条路满是悬崖、沼泽、高山、湖泊,很是艰难,考古学上称之为“蜀布之路”。通过这条路,古蜀人的蜀布和丝绸可以行销海外。
更玄的一种说法是,远古时期的中国大地上,曾经上演过一次“万邦来朝”的盛况。中国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不远千里,来到一个神秘的祭祀中心,祭拜他们心目中的神灵,甚至连万里之外的异邦,也漂洋过海,前来赴会。在历朝古人的笔记中,至今仍然可以找到这样的记录。不过,谁也说不清楚这个祭祀中心到底在哪,只知道可能在中国某个地方。
有人提出,三星堆就是当时的这个祭祀中心,那些象牙和海贝便是朝圣者带来的。他们虔诚地祭祀,尔后又匆匆返程。这其中,三星堆被描绘成了朝圣者的乐园,不过,这样的立论未必站得住脚。
成都军团骑着大象作战吗
不管这些象牙是成都平原上的,还是从南亚、西亚舶来的,古蜀人收集这些象牙一定是有他们的用处的。在古代,象的用处无非有二:彪悍的大象用于战争,大象死后,象牙则用于工艺或祭祀。这在古代小说、笔记中有翔实的记载。
小说《三国演义》中,西南地区有一些善于驯象的部落。他们的大象被用于战争,庞大的体积和猛烈的冲击力一度令它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在秦朝宰相吕不韦挂名编纂的《吕氏春秋》中,也有“商人服象,为疟于东夷”的记述,意思就是说早在与三星堆年代相当的商代人便驾驭大象用于作战。
大象还可以帮人从战场上脱险。定公四年,楚昭王在长江中游作战失利。面对铺天盖地吴国军队的追击,楚昭公灵机一动,命令部下将火炬系于象尾。疼痛使这些大象没命地往前冲。吴军见势不妙,马上鸣金收兵不追了。
三星堆人和金沙人会不会也骑着大象跟敌军作战?史籍中没有这样的记载。不过,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素有用象作战的传统,三星堆和金沙人也有饲养大象的可能性。三星堆人的象群只有几十头大象,金沙人则可能拥有一个几百头大象的军团,在战场上冲起来气势汹汹、尘土飞扬,优势不言而喻。
祭祀品消灾免难的神物吗
这些大象死后,象牙往往又成为古人的艺术品原料和祭祀礼器。把象牙作为艺术品原料的古人很多,最早的是7000年前湖南高庙的一群原始人。这些原始人每天会为了生存而去狩猎、耕作,但一有空便去雕刻象牙,其他什么事也不放在心上。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人对象牙雕刻情有独钟,他们经常在象牙上雕刻双鸟朝阳图案。6000年前的山东大汶口人则喜欢把象牙做成筒和琮。
三星堆和金沙人也有雕刻象牙的习惯。三星堆人喜欢把象牙雕刻成圆珠和一些其他象牙器。现在出土的这些象牙器已经残缺不全了,只看到还雕刻着狰狞的兽面纹和诡异的云雷纹。金沙人则把象牙切成了一块一块的薄片,似乎并没有进行再加工。也许他们认为,这些充满光泽、完美无瑕的象牙本身便是一件艺术品。
除了雕刻外,完整的象牙也会被古人视为神物用于祭祀、祈祷、消除灾难等神圣的场合。生活在长江中游荆楚地区的一些部族,据说掌握着一种神秘的巫术。这种巫术可以杀死他们认为不满意的神灵,而道具便是象牙。“要把神杀死,就在象牙上涂上巫水,神看见了就死了,深渊变成了陵墓”。“神”指的是水神和水中精怪,或是给古人带来灾难的水患,象牙充当的正是为人类消灾免祸的角色。
1986年,跟三星堆象牙一起出土的一件带纹饰的玉璋,让古蜀人与象牙的关系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这件玉璋上下是两幅对称的图案:上方是3个排成一排的三星堆人,戴着椭圆形的帽饰,他们的脚下,是两座虚无缥缈的山峰;下方则是戴着三角帽饰的三星堆人。细心的考古学家发现,在这些山的旁边,还有一个粗大的弯尖状物。
三星堆时期的中国古人,普遍有祭祀的传统。他们祭祀五岳的时候要用牲口或者人牲,祭祀山林山川河流沼泽的时候就用象牙等等,一年大抵要祭祀四次,春、夏、秋、冬各一次,少了一次都不行。民族不同,祭祀的方法也不一样,商王朝还要把祖先一并祭祀了。从玉璋上看,古蜀人也有祭山的习俗,这个任务可能落在了古蜀国巫师的头上。那些戴帽子的人很可能便是古蜀国的巫师。
金沙人也有用象牙祭祀的习俗,不过,他们的祭祀仪式可能更加神秘。在金沙遗址出土的一件残缺不全的玉璋上,我们可以隐约看到一个侧跪的人正吃力地扛着一根弯曲的象牙。
这个跪立的人是巫师还是奴隶?谁让他扛着这根沉重的象牙呢?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