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居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图)
  • 北极地理知识拾零
  • 蚂蚁识途的秘密 (图)
  • 北极不冻港
  • 美国威尔森山天文台迎来百年庆典
  • 海怪到底为何物(图)
  • 冷面杀手:北极三霸(图)
  • 埃及人面狮身之谜 (图)
  • 格陵兰岛——地球上第二个寒极(图)
  • 极圈与北极点(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探索植物之谜(图)

    野兔吃了就会生病、死亡。

      令人费解的是,在遭受虫兽侵害后,怎么会立即生产“自卫”的化学武器呢?难道植物也有知觉吗?成片的植物用同一种武器对付害虫,它们之间又是怎样“联络”、共同“约定”的?这些都还有待科学家去探索。

      ▲植物返老还童之谜

      20世纪初,德国植物学家哈勃伦脱在尝试培养植物细胞后大胆提出,人们能够成功地从植物细胞培养出幼小的植物。这个科学的创见到1958年终于变成现实。一位名叫斯蒂瓦特的研究者首先用胡萝卜的细胞进行人工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出了完整的植株。现在,国内外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诱导分化形成完整小植物体的已达几百种,其中木本植物就有几十种。

      植物体内成熟的细胞怎么会长出一棵小植物来呢?科学家对植物的这种“返老还童”现象作了长期艰苦的研究,发现它同植物激素关系很大,是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在发挥威力。一般认为,生长素可以促使植物生长、细胞分裂有利植物生芽。这些植物激素虽然在植物体内含量极低,但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则神通广大,植物的生长发育都要受到它们的调节和控制。

      在某些生产实践上,人们已经可以指挥植物“返老还童”了。例如,用花粉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为植物育种开辟了新途径;把不同种植物的细胞壁去掉,通过杂交,产生出杂交植株等等。现在世界上已获得烟草种间杂交种和矮牵牛间杂交种。我国也已用烟草和胡萝卜等作物的体细胞的原生质体培育出了完整的植株。

      ▲植物舞蹈之谜

      每当工作学习之余,人们喜欢沉醉于优美的乐曲和动人的舞姿之中。在趣味盎然的植物世界,也有不少的“舞蹈家”。

      葵花的向阳舞,睡莲花朵在夜幕降临前的闭合舞,是大家熟悉的。含羞草就更有意思了,它不但在黑夜到来的时候会自动合上羽状的叶子,就是在白天,只要你碰它一下,它的叶子也会很快闭合。触动它的力量大一些连枝干都会下垂,就像一位含羞的少女。

      在这批植物舞蹈家中,最出色的莫过于电信草(舞草)和舞树了。电信草是生长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一种植物,它的每一片大叶的旁边长着两片小叶,这两片小叶就像贪玩的孩子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地跳着舞。在我国西双版纳勐腊县尚勇乡附近的原始森林里,有一棵会跳舞的小树。在这棵小树的旁边播放音乐,小树便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曳摆动,翩翩起舞。更令人惊奇的是,如果播放的音乐是轻音乐或抒情歌曲,小树的舞蹈动作便随着节拍变动,音乐越优美动听,小树的动作越婀娜多姿。

      如果播放的雄壮的进行曲或嘈杂的音乐,小树反而不跳舞了。因此,当地群众叫它“风流树”。

      有些高等植物为什么会跳舞呢?植物学家一直在探索其中的奥妙。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植物体内的生长素的转移,引起植物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化所致;另一种则认为是植物体内微弱的生物电流的强度与方向变化所致。

      ▲植物听音乐之谜

      有些植物不仅有表现音乐的才能,能够“唱”出不同旋律的“歌声”,而且还是音乐爱好者,爱听和谐悦耳的“交响乐”。

      科学家发现这个秘密后,于是设想:能不能让农作物听音乐,来促进农作物的增产呢?试验证明这是可行的。法国一位园艺家将耳机套在一个番茄上,让它每天“欣赏”3小时的音乐,结果这个番茄长到2.5公斤,创造了世界纪录。法国国家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用超声波培植蔬菜,蔬菜在超声波的“乐曲”声中“闻歌起舞”,生长速度增加1倍以上。前苏联和英国的科学家也用超声波种出了25公斤重的大萝卜和27公斤重的卷心菜。在我国,科学家也曾用超声波处理桔梗等中草药种子,使发芽率提高了2~4倍。

      超声波为什么会促进农作物生长?科学家初步认为,超声波能够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加快植物的生长速度。如果这个奥秘完全揭开,人们就可以通过某种途径,满足农作物对“音乐”的需求,来达到农作物增产的目的。甚至能在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方面,开辟一条“捷径”。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