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世界上只有俄罗斯、澳大利亚、巴布利亚几内亚发现过天坑,近年来重庆南川地区发现过3个深约300米的天坑。而此次发现的乐业天坑群,由近20个天坑组成,最深的达600多米,浅的也有300多米。乐业天坑群几乎囊括了各种类型的天坑和溶洞的景观,具有极高的科考、探险价值,被专家称为“天坑博物馆”和“世界岩溶圣地”。 对天坑的好奇不仅仅是那些从未见过她的人,当地人也对天坑充满了好奇。他们在两年前自行组织了一个天坑探险队,用当地的一种动物命名——“飞猫队”。飞猫,这种动物学名叫鼯鼠,形似猫,在四肢之间长有蹼,能在山林中滑翔,平时生活在高山峻岭中。它们的粪便都是好东西,那是一种贵重的中药“五灵脂”。四壁陡直的天坑,对于人们来说,简直就是绝境,但只有这种小东西能够展开双臂自由地飞入神秘的天坑底部。这只探险队没有白叫“飞猫队”,经过千辛万苦还真下到了最深的天坑底部。但是,他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名飞猫探险队队员,当地的武警战士在进入天坑底部的溶洞中地下暗河1公里处,不慎跌入看似平静却急流汹涌的旋涡中,顷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广西乐业县最大的一个天坑——大石围天坑口是海拔1400多米的峰顶。从这里往下看去,大石围天坑就像仰天张开的大嘴,陡峭的崖壁望不到底,崖壁上稀疏的长着一些小树。当地人说:“别看这些树小,树龄至少也在百年以上。”一团团的雾气从天坑底冒出来,四周的山野苍翠欲滴,蓝天如洗,真有一种置身神仙洞府之上的感觉。 喀斯特地貌所形成的天坑溶洞底下世界,绝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冷漠、阴暗。这个地下世界其实是一个动力澎湃、充满活力的地方。在那里,密如蛛网的地下暗河四通八达,时而小溪潺潺,时而大河奔流,时而激流险滩,时而水平如镜,无数的天坑溶洞就是在这暗河的作用下形成的。 大石围天坑是乐业天坑群中最大的一个。与世界上所有天坑迥然不同的是,它现在还处在旺盛的活动期,这里存在着一个几千万年前就生长繁衍与世隔绝的古生物群落,是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远古时期生物标本。目前,世界上只有大石围天坑群拥有这样独特一个的动物、植物基因库。 大石围天坑底部是一个集地下原始森林、珍稀动物、独特溶洞和地下暗河于一体的独特区域,地洞的四壁布满了海洋古生物化石。科考队的专家初步鉴定,这里在远古的二叠纪时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海洋世界。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洞穴协会的专家们确定我国广西乐业天坑群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天坑群,已发现天坑23个,其中最大的大石围天坑底部分布的原始森林面积为世界第一、垂直高度为世界第二。专家还测量了大曹溶洞地下大厅,长300米、宽200、最高处达260米,对比分析后确定大曹溶洞地下大厅是我国最大的地下大厅,也是世界第二大地下大厅,完全可以放得下一个北京工人体育场。地下大厅顶部距离外界地面只有20米,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天坑。有关专家表示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天坑溶洞的成因构造提供了最直观的科学依据。这次科考队在成功下达最深天坑——大石围600米的底部后,发现一批神秘的洞穴动物,其中的两类动物已被中国科学院专家认定是新的物种,分别被命名为天坑中国溪蟹和张氏幽灵蜘蛛。值得一提的是天坑的中国溪蟹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专门生活在洞穴中的蟹类。还有十几种动物标本由于形态特殊,难于分类,正在分类鉴定中。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研究员陈国孝说:它的发现对研究和防治流行于我国南方的肺吸虫病有着极高的医学价值。 在天坑这个封闭的环境中还发现许多史前时期的珍稀植物,如三叶梭。在大石围天坑底部发现了一片的原始蕨类桫椤林,数量达60多棵。专家表示,天坑下生存的动植物不仅是保存了一个古生物的基因库,也是研究古环境、古气候难得材料。这些对乐业天坑群地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材料。 广西乐业天坑溶洞群科考队在花坪乡的一个溶洞中,发现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现已发现了11种大型脊椎动物化石。特别是发现的大熊猫头盖骨化石,是我国目前看到的最早、最完整的熊猫头盖骨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研究所的专家在当地的进一步考察中又发现了两个新化石埋藏点。专家认为,在这样一个地区发现如此集中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非常罕见的,而且保存得十分完整。由于这些化石的年代距今约200万年,正好是云贵高原抬升,也是人类起源的时期,所以专家认为乐业溶洞化石可能对研究人类起源有重要价值。目前,对这几个化石蕴藏地的挖掘正加紧进行,专家推测在这里极有可能取得更多的发现。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