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公里,一路颠簸、黄沙飞扬中来到了“田园林场”。事先约好的北京市田园林场的女经理田秀梅和田园林场的特聘法律顾问董同源在林场简陋的办公室里接待了记者。这两位发现田园洞,使发现的我国古人类化石得以妥善发掘及保护的有功之臣证实,为了尊重“田园林场”职工对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与保护,无论是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还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及文物局的官员,最终都同意以“田园”两字命名新发现的有古人类化石的洞穴。
“我们2000年5月正式和黄山店村签订林场承包合同,因为寄希望于林场美好的未来,所以就决定把这个林场取名为‘田园林场’。”田秀梅经理说。
田秀梅,1953年生人,20世纪80年代从齐齐哈尔锅炉厂离职,作了几年服装生意,后来经她嫁到房山区的妹妹介绍,承包了这个林场。与她一起经营林场的,还有她的弟弟、林场副经理田秀成。“我们花了20万元买下了林场20年的经营管理权。我们在这里种上了速成杨、杜仲、银杏等,现在已经投资了100多万元。因为承包时牵涉到一些产权的问题,所以我们聘请董同源先生当我们的法律顾问。”
林场找水源发现了古化石
田秀梅、田秀成和董同源一起讲述了发现“田园洞”及古化石的经过。承包林场就是要植树造林,而植树造林离不开水。田园林场无论是饮用水还是浇灌水,都要从山下泵到一个蓄水池,然后再从蓄水池泵到山上浇灌苗圃,4公顷的苗圃浇灌一次就得交1500元电费,仅承包第一年他们就交了8次电费。故此,从2001年春季开始,田秀梅带领林场员工,开始在山上四处转悠寻找水源。
2001年6月的一天,下午3点多钟,田秀梅和员工在半山腰处发现了一个仅能容纳一人出入的小洞口。这个洞口的周围既没有草,也没有土,只有风化的石头,但伸手往里摸却比较湿润。“既然洞穴入口比较潮湿,里头是否会有泉眼呢?”田秀梅当时想。洞穴内一团漆黑,田秀梅抱着不妨试试看的想法,让人回到林场拿来了几把手电筒。用手电筒往里头照亮,田秀成第一个试探着爬进洞穴,并由林场的员工在他身后推。老是跟着田秀成形影不离的那条取名“大虎”的狗汪汪叫了起来,这只忠心护主的“大虎”随后也跟着钻了进去。“没想到进入洞穴后,内部空间居然很大,我都可以直起腰来。”田秀成说。
林场的员工用随身携带的铁纤,向洞穴深处挖掘。他们在挖掘时发现了一些细碎的骨头片。由于毗邻周口店遗址,耳濡目染文物保护的常识,田秀梅当时心里就想:这些骨头会不会也是古人类化石呢?田秀梅和林场员工将这些骨头片带回了林场。过后一两天,田秀梅在与林场法律顾问董同源先生联系时,在电话里谈到了这些骨头片。董同源说:“如果真是古化石,那可一定要注意保护!”
2001年7月10日,将一些骨骼化石样品用手提袋装着,田秀梅和董同源走进了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研究所墙上贴的贾兰坡先生不幸病逝的讣告。真是再巧不过,我们来研究所与贾老逝世只隔两天!”田秀梅说。
其貌不扬的古人类化石
长期从事第四纪哺乳动物研究的同号文博士当天接待了田秀梅和董同源,并留下了那袋骨骼化石样品。“我平时没别的事情就喜欢到科研处去转转,在那里可以发现一些很有意义的群众来信,科研处就会让我回信,这对我打开研究工作的思路也有帮助。所以,那天科研处打电话到我办公室,让我接待了他俩。”研究所经过初步鉴定,认为田园林场送来的这些破碎化石中有鹿、豪猪、猕猴等动物化石。次日,同号文跟随田秀梅和董同源二位来到了林场的山洞实地考察。
在北京市文物局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周口店古人类学研究中心向国家文物局提出发掘田园洞的申请,并于2003年5月26日获得了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发掘执照。
在等待田园洞正式发掘的这两年中,田园林场的员工对外一直秘而不宣,“我们最主要的是搞好洞穴的保护,防止不轨分子的偷盗和破坏!为来回接送考古的专家,我们林场的桑塔纳轿车跑了数千公里。”田秀梅经理对记者说。
2003年6月16日,由研究员同号文担任课题组长,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古人类的副研究员尚虹、研究旧石器的助理研究员陈福友、研究古环境的助理研究员张双权加盟,田园洞正式开始了考古发掘,一批化石陆续从角砾和黏土构成的原生堆积物中被挖出。
一天,在田园洞挖出的一堆白色石块引起了同号文的关注,看出它与一般的动物化石有着明显不同,可能是人的掌骨化石!随后,同号文立即通知了研究所所长及有关专家。
这块其貌不扬的化石很快送到了研究所德高望重的吴新智院士那里。凭着多年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吴新智院士判定这极可能就是块古人类的化石!
田园洞发掘见闻
从田园林场到田园洞要爬一公里地的山坡。周口店遗址管理委员会的小李说,最近这段时间他已来过这里好几次,都是带着各级领导和考古专家来的。“现在我们脚下的这条小路,是最近才被人们走出来的,过去根本就没有路!”而即便是现在走的这条“路”也得小心翼翼,否者一脚踩空就会掉到山下。
小山山腰处的田园洞被一些小树掩映着。记者看到,原来仅能容纳一个人爬进的洞口现在已被挖大了。敞开的洞口前,堆积着从洞内清理出来的白色沙土,当地民工用铁筛正在细心地筛拣着石头和泥土。田园洞的主体是薄层石灰岩,洞口到洞内的距离大约有10米左右,洞内空间较大,洞顶有着一大片钟乳石。粗略估计,山洞内的面积将近40平方米,就像民宅中的“一居室”。田园洞并不像远古人类居住的场所,倒像是一个作坊,几十根细绳从洞顶垂直搭拉到地面,五六盏电灯把洞穴照得明晃晃的,同号文和他的几位同事正在作业,用小铁铲、刷子等工具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洞穴的地表面,不时用尺子量长度,用本子记数据。同号文告诉记者:洞顶垂直悬挂的细绳和地面上画出的白线,是为了将发掘面分割成一米见方的多个探方。现在的工作已进展到第15个探方。这些细绳为田园洞的发掘现场建立了三维的空间尺度,不断清理发现出的化石都可以在其中标记出它的出土位置。当然,田园洞原来是没有电源的,为了考古的方便,他们拿出经费请田园林场拉了600米的电线,使象征现代文明的电灯得以照亮这个古人类的遗迹。同号文说,洞穴里的这些堆积物对研究洞穴的发育及第四纪地质非常重要,从上往下看,洞穴上层的盖板是更新世末到全新世形成的;而第二层的碎屑堆积中没有水流的痕迹,以物理风化为主,可能是冰期的堆积;第三大层是更新世晚期的堆积,也是我们现在主要发掘清理的化石富积层。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