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南极科考站摇身变旅馆
  • 恐龙真的灭绝于小行星撞击吗
  • 探索黑洞之谜
  • 恐龙真的是被严寒赶出地球的吗
  • 16万年前智人头骨化石
  • 美国湖区的神秘黑洞
  • 走进香格里拉(上)(图)
  • 科技之谜:田园洞里觅古人
  • 探寻南极北极冰层水银沉积之谜
  • 《自然》:挑战相对论——宇宙膨胀之谜新说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走进香格里拉(下)(图)

    角从山腰直到江底的巨大石壁,这就是虎跳峡赫赫有名的险路“滑石板”。小路从平整光滑的石板上经过,寸草不生,行人行走其上,稍有不慎,失足即成千古恨。如今回味当年走过的虎跳峡,仍然感到处处峭壁耸立,危岩斧劈,奇险万般,惊险中有一种夺人心魄的壮美。

      3年前我第二次进虎跳峡,只见当年挂在悬崖上的羊肠小道已经变成了公路,汽车可以直达哈巴村。峡谷的入口处盖了幢小房子,是长江漂流纪念馆,虎跳石路边也建了停车场,为了让游客安全方便地观赏虎跳石和江水冲关夺隘的气势,还专门修了台阶式步道到江边。

      2002年夏天我再去虎跳峡,站在虎跳石眺望对岸,发现除了原有的北岸一条路线外,丽江一侧的旅游路线也已经竣工开放,公路尽头修了停车场和渡船码头。为了渲染气氛,还在悬崖上竖了一只老虎的雕塑。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改造了虎跳峡的局部自然景观,是好事,还是坏事?实在难以回答。

      环行碧塔海

      迪庆州境内湖泊众多,这些湖大多坐落在群山之中,四周森林环绕,水位稳定,水质清澈,像一颗颗翡翠藏在深山。碧塔海就是其中的代表。

      碧塔在藏语里是“栎树成毡的地方”。碧塔海是一个高山湖泊,位于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的中心部位,湖面海拔3539米,湖里有一种独特的鱼——中甸重唇鱼。过去这里因为不通公路,植被未受到破坏,后来这片区域被划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我第一次去碧塔海时,公路只通到双桥,要进去只能骑马或步行。只见湖的四周长满高大笔直的云杉、墨绿的栎树、茂密的杜鹃和箭竹灌丛,湖光山色,优美宜人。清晨,大紫胸鹦鹉站在云杉枝头上旁若无人地吵闹不休,林子里其他各种小鸟也争相鸣唱,呈现出一派生机。由于海尾有一个度假村,垃圾数量增加,隐纹花松鼠因此找到新的食物源,它们的数量在度假村周围比其他地方多很多,随时可见窜来蹦去的小花鼠。环湖一周大约12公里的小路都在树林中穿行。几个喜欢徒步的外国朋友邀我绕湖行走。我们走了不久,在箭竹林中看到一些动物粪便,那中间粗、两头尖、形状和大小都像橄榄果的是小熊猫的粪便,还有那泥地上梅花形小脚印是几个豹猫留下的。经过一片树林时,又看见几只鸟在树上活动,我们用望远镜观察,原来是斑尾榛鸡正在取食高山柳的嫩芽。这种鸡比较傻,对人警惕性不高,我们慢慢地接近它,它也不在意,同行的德国朋友拿出摄像机拍了好些镜头。离开斑尾榛鸡后,我们走进一片竹林,忽听见有动物活动发出的声响,循声找去,原来是一群血雉在觅食。此时,聪明的血雉也发现了我们,为首的血雉尖叫两声,朝山坡上跑去,其余血雉跟随其后,消失在竹林中。

      3年前再去碧塔海,游客比前几年大大增加。从停车场到湖边景点有游人步道和马道,游人步道全是用劈成两半的云杉圆木铺设的栈道。铺设栈道的本意是要让游客减少对森林表土的践踏破坏,但铺设栈道的圆木平面朝下,圆面朝上,栈道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在上面行走,非常不舒服,加上林内潮湿,圆木表面太滑,常让人滑跤跌倒。因此,大约有90%的游客不走栈道,而是走在栈道外的地上。这真是个弄巧咸拙、浪费木材的设计。我又特地走了一段马道,发现很多竹子被马啃食,缺枝少叶,非常难看。一些游客呼朋唤友,大喊小叫,破坏了碧塔海的宁静。

      带着几位朋友环湖走了一圈,除了一些小鸟,没有看到什么动物。这些动物大概都迁到远离观光路线的地方去了。

      响鼓箐拍滇金丝猴

      迪庆州维西县境内的萨马果林区,连绵数百公里,北边与德钦县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是金沙江西岸的大林区之一。这片林区也是滇金丝猴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萨马果”傈僳语意为“最高最好的牧场”。1995年为建立保护区开展动物资源本底调查,我曾在萨马果林区和高山牧场上生活过好些天,这里高山牧场的迷人风光和茂密森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01年3月,我和专门从事野生动物摄影的奚志农驾车前往维西县塔城乡,准备到属于萨马果林区的响鼓箐拍摄滇金丝猴。

      我们在林管所几位队员的帮助下,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走了好几个小时的山路,才抵达半山腰的一个木楞房,这是巡护队的基地。这回运气很好,还没走到基地,我们就在一条山沟中看到几只滇金丝猴在树上活动,美中不足是光线太暗,无法拍照,只能观赏。

      第二天清晨,大家带着器材向上攀登,在一个猴子经常活动的垭口架好相机等候。没多久,就听见林中传来树枝折断的劈啪声,一大群滇金丝猴从树冠上蹦跳而来。滇金丝猴的社群结构非常有趣,一只大公猴带着几只母猴和它们的小猴组成一个家族群,几个、十几个、几十个家族群组成松散的猴群游荡活动。等猴子经过时,我们一阵狂拍。这些滇金丝猴不太怕人,有时独自一人钻进猴子活动的树林,可以接近到30米。猴子好奇地看着你,有的发出几声警告,有的干脆不理睬你,继续自己的活动。

      我们在响鼓箐呆了5天,每天都能看到猴群,观察到许多有趣的行为。诸如它们从树枝上抓雪团解渴,取食树枝上的松萝;中年休息时以家族为单位,背对外,面朝树干坐在水平树枝上打盹;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倒木上经过……我们白天观察拍照,晚上回到木楞房,围坐火塘边天南地北地聊天。我讲野外考察中的有趣经历,他们聊当地传说中的怪兽,过去打猎放牛的离奇经历……

      离开响鼓箐时获悉,维西县和塔城乡正在借云南省三江并流地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机会,积极组织开发以观赏滇金丝猴为主的生态旅游。我从心里希望这个旅游项目能遵循科学规律,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政府在促进当地旅游的同时,能更有效地保护好这些可爱的动物。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