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界未知的鱼龙,取名为“西藏喜马拉雅鱼龙”,它生活在距今约1.9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鱼龙,本来是生活在水里的海生动物,怎么会“飞上”山去的?而且还“飞上”了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
贵州市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其茅台酒名扬中外,家喻户晓,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贵州也是著名的海生爬行动物——贵州龙的出产地。
贵州龙属于幻龙类,生活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个儿不大,最长不超过50厘米,整个身体的外形就像一只长颈子的大壁虎。四肢细长,脚掌短,长着用于划水的蹼。它是一种水陆两栖的动物,有时下海游泳捉鱼,有时离水上陆,在岸上休息或活动。
除了喜马拉雅鱼龙和贵州龙以外,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海相地层中,还发现了许许多多的海生动植物化石,什么放射虫、三叶虫、海百合、箭石、笔石、珊瑚、有孔虫、苔藓虫、菊石、瓣鳃类、水螅类、旋齿鲨、藻类……据说有1400多种,种类繁多,数不胜数。这么多的海相化石说明了什么?
原来,在2亿年前,喜马拉雅一带是一片浩渺的汪洋大海,可叫“喜马拉雅海”。后来,发生了造山运动,地壳逐年上升,日积月累,大海终于变成了高山。
现在,就让我们来追踪一下这个“喜马拉雅海”的印迹吧。
在6亿~2.3亿年前的古生代,现今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印度次大陆,是一个个合在一起的位于赤道以南的大陆,叫冈瓦纳古陆;现今海拔1000~3000米,贯穿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尔的西瓦利克山脉,当时是与印度古陆紧密相连的,它一直处于海平面之上,气候恶劣,一片荒凉,四处不见生物。
而现今海拔3900~5000米的喜马雅山南麓,在6亿~3.5亿年前则是紧靠大陆的浅海,海中有三叶虫、海百合、腕足类动物。河流携带古陆地物质沉积在浅海中,给浅海中的生物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使这一带的海洋生物一度繁荣昌盛。但是,到3.5~2.3亿年前,由于海水逐渐消退,这一地带上升成为陆地,海洋生物随之消失。
而喜马拉雅山的主体当时一直是处于海平面以下的浅海,不过,到了古生代末期,冈瓦纳大陆向北方的欧亚大陆靠扰,形成全球统一的泛大陆,喜马拉雅山主体也随之上升成为陆地。
现在,轮到喜马拉雅海粉墨登场了。在2.3亿~~0.65亿年前的中生代,由于泛大陆解体,印度大陆脱离澳大利亚和南极洲向北漂移,直到新生代与欧亚相撞。在近2亿年的北移过程中,西瓦利山脉仍与印度古陆相连,没有被海水侵漫。喜马拉雅山南麓则由于海水侵漫而变成浅海或泻湖,生活在其中的珊瑚、藻类及一些软体动物相安无事,只有岸上冲来的泥沙会偶尔搅乱它们平静的生活秩序。喜马拉雅山主体也很快被水浸漫,成为陆缘浅海,这就是所谓的“喜马拉雅海”了。
由于古地中海喜马拉雅海提供了海水和生物,加上喜马拉雅离印度古陆较近,陆源营养物充足,气候温和,海洋生物又迅速繁殖起来。在当时的喜马拉雅海中,不仅有腕足、珊瑚、海胆、有孔虫和菊石类等无脊椎动物,还有鱼类、喜马拉雅鱼龙等脊椎动物。这些形形色色的海中动物,有的固着于海底,或埋于泥沙之中;有的在海面嬉戏游弋;有的被动防御,有的主动出击;有的昼伏夜出,伺机偷袭;有的动物则昼出夜伏,凶猛无比,构成了喜马拉雅海中的生物全景图。
喜马拉雅海何以变为万仞高山?自6500万年前以来的新生代,随着印度古陆与欧亚大陆碰撞挤压,古地中海东部和喜马拉雅海逐渐封闭,喜马拉雅山的雏形开始出现。在5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期,喜马拉雅山主体的北部仍有残留的浅海,到了3750万年前,由于著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喜马拉雅山地区的海水全部退出,从而结束了它那漫长的海洋历史。其后,喜马拉雅山主体上升为陆地,推测当进喜马拉雅山主体的海拔高度在2500米左右。在最近的300万年中,喜马拉雅山迅速上升,总计上升了约3000米,平均每一万年上升10米。而最近的一万年来,它却上升了500米,即一年上升5厘米,至今它还在以不易被人觉察的速度缓慢上升呢?
还有一个有趣的话题:喜马拉雅山会不会无限制地升高呢?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要让一块块白嫩的豆腐来玩“叠罗汉”的游戏,不消几下,最底下的一块必定会放下它的“豆腐架子”,变成一堆毫无形状的“豆腐泥”,因为上面豆腐的重量大大超过了底下豆腐的承受能力,它只得坍塌如泥了。一些科学家认为,上述情形对地球上的山脉也完全适用,他们通过计算得知,地球上的高山极限约为10000米,喜马拉雅山绝不可能突破万米大关。那么,喜马拉雅山究竟能长到多高呢?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