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和元,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洞窟多凿于二级阶地断崖之上,组成阶地的物质为第四纪上更新世冲积、洪积已胶结的砂砾、黄土,产状水平,超覆不整合于第三纪湖相沉积的红色岩层之上。由于上更新世地层物质成分比较均匀,因此宜于雕凿洞窟。千佛洞一般都是凿崖成洞,洞顶方形洞洞顶不靠崖土,全用土坯筑成。虽时隔千年之久,至今仍很坚固。
洞窟中以壁画为主,现多为残存,颜色尚鲜艳可观,可惜多已遭挖剥。1907年,英国的斯坦因一次就在伯孜克里克千佛洞挖剥壁画100余箱,所以现存的壁画完整者极少,但仍是不可多得。该千佛洞保存至今的佛像、壁画中,最珍贵的是第17窟中的“地狱变”的图像,为全国石窟中独一无二的珍品。第27窟中佛背光上的一部乐器“忽雷”的形状,也是各地石窟、壁画中所未见到的。在“供养人”壁画中,出现了回鹘男、女及蒙古骑士,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为研究高昌回鹘时期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吐峪沟千佛洞位于火焰山胜金口东10公里的吐峪中,在沟的东岸半山坡上及西岸的白垩纪红砂砾岩层中,均有洞窟分布,现存洞窟94个,但90%以上都已坍毁,仅有8个洞窟残存部分壁画。土峪沟千佛洞开创于两晋及前凉高昌时期(即公元3~4世纪),距今已有1600多年,是吐鲁番地区最早开凿的一处石窟。
胜金口千佛洞位于兰新公路胜金口旁的山崖上,洞窑依山而凿,现残存10个洞窟,其中仅两个洞窑保存有完全用葡萄装饰的窟顶壁画,其余的皆已坍毁。
火焰山中的千佛洞遗址的存在,为研究我国早期石窟艺术发展状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也告诉人们,火焰山地区是国内接受佛教文化最早,佛教信仰最盛的区域之一。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