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量增多,水体扩大,氯离子含量0.001-0.019%,是标准的淡水湖。全新世时氯离子含量0.010-0.320%,湖水开始咸化,宋代,湖水矿化度为7.61克/升,1987年高至14.7克/升,近年气候干旱,湖水下降,矿化度升高加快。
根据多学科研究,近1500年来湖水因气候干旱以及湖区农牧用水增加,湖水水位平均每年下降0.9厘米,但这一时期内又有若干小的丰水期。至20世纪50年代,湖水下降进入一个急速期,每年平均下降增至近10厘米,鸟岛成为半岛,鸟类栖息环境恶化,而湖水的换水周期长达20年,水资源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失去平衡,难以靠自净力恢复。因此加强周围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青海湖流域面积2966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547平方公里,占15.3%。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300-400毫米,丰水年来水量约50亿立方米。枯水年来水量13亿立方米。
从全流域分析,水资源入不敷出是突出问题。近40多年来缺水量达4.5亿立方米,这是湖水不断下降的根本原因。
青海湖流域地下水静储量约119.3亿立方米,其中湖西区42.9亿立方米,湖北区40.3亿立方米,湖南区16.8亿立方米,湖东区6.5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径流量13.0亿立方米,仍以湖西区和湖北区占优势,各达6.95亿立方米和4.07亿立方米。
青海湖区水域有各种鱼类6种,而只有3种生长在青海湖中:青海湖裸鲤(湟鱼)、硬刺高原鳅、隆头高原鳅。据测算,青海湖裸鲤资源量为5万吨。由于入湖水量减少,捕捞量大,使鱼资源量萎缩,甚至失去不少产卵场。连主产场地布哈河,亦曾因上游干旱,亲鱼死亡。所以保护水资源和产卵场以及延长封湖禁渔期十分重要。
青海湖被誉为“鸟类天堂”。每年3-9月由东南亚、华南飞来多达10万只以上的候鸟:斑头雁、棕头雁、赤麻鸭、鸬鹚、鱼鸥、大天鹅等,在此繁育后代,成为自然奇观。
20世纪60年代以前,代管鸟岛的青海湖渔场每年夏季上岛捡蛋,向省政府报喜。1963年青海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鸟岛划为禁猎区。1975年8月青海省革委会批复省农林局等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包括鸟岛、海心山、三块石、海西皮和沙岛5个岛屿及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水域、滩涂、沼泽、湿地和鸟岛至泉湾、那尕则沿湖一线的湖面、滩涂、沼泽地及布哈河中、下游流域鸟类栖息采食区及繁育地,总面积5.6公顷。
国家级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是在省保护区基础上将保护范围扩大至70.8万公顷范围,包括整个青海湖区,且以珍稀水禽生态系统为保护主要对象。
鉴于湖水下降,泥沙淤积,1978年鸟岛与陆地相连而成半岛,曾于1977在湖岸10440亩草地外建立1.8米高铁丝围栏,但1980年仍发生狐狸吃斑头雁成鸟及鸟卵现象,1983年青海省政府拨款60万元修建环岛人工湖,但不久湖水干涸,鸟岛环境日益恶化。
规划结合西部大开发的环境建设与生态保护进行还岛工程,同时在湖区周围退耕还林还牧,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入湖水量,防止湖水下降,在湖区周围进行组团式开发,建成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多功能旅游基地,使旅游与生态保护达到高度的协调。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