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专家解读反常气候
  • 你了解气象站吗(图)
  • 臭氧的功与过
  • 海水结冰与淡水结冰有哪些区别?
  • 什么是海水扩散、海水的粘滞性和导电性?
  • 什么是海水的比热、热传导和绝热变化?
  • 什么是海水密度、海水比重、海水比容?
  • 什么是海水的温度?海水温度变化幅度有多大?
  • 什么是海水的盐度?影响因素有哪些?
  • 我国海上波浪分布的概况如何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如何正确使用看云识天谚语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就积累了“出门看天气”、“鸡鸣早看天”的丰富经验。所谓“看天”,也可以说主要是“看云”,或称为看云识天气。关于云与天气变化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在河南挖掘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东云自南,雨”的卜辞。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云图,共有132幅。每一幅云图上都有说明,解释当日、月或北斗附近有所给云图时,将知道未来有什么样天气出现。

      由于云的种类和外型特征比较繁杂,下面我们就根据云的出现时间、方向和位置、动态、形状,颜色、透明度等特点来分析怎样正确使用看云识天谚语。

      一、 按云的出现时间划分

      一年中间,气候上总的规律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冷以及冬半年潮湿。一天当中,存在着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的日变化。这些差异,在云天变化上都会有相应的反映。例如,浓黑的积雨云总是出现在夏天,而冬天的云较平稳。所以说“二三月,看巧(细小块)云” 、“五六月,看恶云”、“七八月,看桥(拱型)云”。

      一般说来,本地产生的云,是白天受阳光照晒,地面上的水受热而蒸发,有水汽跑到天空而形成的。这样形成的云,往往在上午10时左右开始出现,到下午成长壮大,发展旺盛。而一到晚上,地面热量散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