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日本、欧洲空间局、中国、印度等国,共发射了100多颗气象卫星。
我国1988年9月7日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至今为止,中国已成功发射4颗极轨气象卫星和3颗静止气象卫星;2004年10月,我国又成功发射了风云二号系列的第一颗业务静止气象卫星,现已投入业务运行。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气象卫星研制、发射、测控和应用体系,并在减灾防灾、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04年8月,中国气象局利用气象卫星等多种观测照料数值模式,对在浙江沿海登陆的台风“云娜”进行了预报和实时-。此次台风造成了160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但是由于有了气象卫星实时的有效监测和准确的预报,才使得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与历史上类似强度的台风相比大为减少,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力量进行抗灾和救灾行动,使灾后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卫星对其它自然灾害的监测效果也很显著。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就利用气象卫星对森林和草原火灾进行监测。通过风云二号C星多通道彩色合成火情监测图像,可以清楚地反映明火点、烟雾、等火情信息、同时提供的火情监测信息列表明确标注了火点的经纬度、省地县名、大小、是否位于林区、草原等相关信息、单时次火点亚像元估算可以显示火点的明火区估算面积、区域或全国范围火点分布和统计示意图,集中反映某一时刻火点的分布密度和频次,可为森林草原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9月29日—10月6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连续发生多起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构成了极大威胁。在9月29日—10月8日的全国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中,一直将上述地区作为高森林火险预报区重点加以密切监视和跟踪服务,对这次高森林火险天气过程做出了较为成功的预报,为各级政府部门防灾救灾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公共气象服务信息。1987年对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的监测就是卫星监测环境灾害的一个早期的成功典型,现在,利用气象卫星监测重大火灾、水灾等气象和环境灾害,还是有关部门的重要手段,可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防灾、救灾和减灾提供了及时的信息服务。气象卫星在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空中和地面水资源的调查、全国生态环境和大气污染的监测、数据共享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使用的“风云2号”气象卫星,它可以进一步满足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能充分发挥其效益,以较小的投入,最大限度地获得遥感卫星资料,它的业务应用范围包括气象、石油、林业、水利、环保、农业等相关行业。
气象卫星还在监测沙尘暴监测中有强大的优势,中国气象局气象中心2001年已开始正式启动沙尘暴监测预警系统,在2003年春季以后的沙尘天气预报服务中已开始发挥作用。地球同步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对我国大陆、邻海及周边地区进24小时不间断监测,气象卫星资料可以对于沙尘暴天气进行有效监测,由于静止气象卫星的时间连续性,沙尘暴移动路径动画图像清晰可见。同时也为寻找沙尘源地、走向,沙尘暴发生原因以及治理沙尘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依据。利用风云二号数据还可以定量地估计出沙尘的强弱分布信息,对评估灾害造成的损失有重要作用。由于社会各方面对沙尘暴的预报和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气象研究部门已基本摸清沙尘暴分布地域、影响范围和时间,以及主要影响路径、危害形式等。2005年4月17—19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全年以来范围最的大的沙尘天气,共涉及我国北方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月17日,气象部门预测我国北方地区将出现一次入春以来范围最大、强度较强的沙尘天气过程,并及时地通过媒体向社会和公众发布沙尘天气橙色预警信号,发布“沙尘预防-”4期,“沙尘天气预报”2期,为预防沙尘天气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提供了准确及时的预报服务。
“风云3号”01卫星预计将在2006、2007年间升空,该卫星的高灵敏度、高光谱分辨率、高精度使其接近国际一流的水平。在2008年北京召开奥运会之际,可以用更精确、更灵敏的信息为奥运会提供满意的服务。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