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在环境中所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是许多气象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人对外界环境冷热的舒适感,不能仅仅用气温来评价,也就是说人体感觉的适宜温度不仅仅是气温的作用。为了全面表述气象、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必须运用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在人体热量平衡模型中全面考虑了所有相关的气象要素、行为参数(活动和服装)和人体参数,这就孕育出人体舒适度。人体舒适度是通过气象要素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影响,计算出来的。一般情况,在北京夏季相对湿度50%,风速2米/秒时,气温在24℃左右比较舒适,大于这个温度人们就会感觉热,特别是气温大于34℃以上,人们会感到酷热;而在南方,由于湿度大,人们感觉热的气温会相对低一些。 那末人到底能耐受多高的温度呢?
人在静止状态体温调节极限温度为31℃(相对湿度85%)、38℃(相对湿度50%)和40℃(相对湿度30%),也就是说超出极限温度,人体机能受损,将出现病症—中暑或一些并发症。但是不同人群耐高温的极限是不同的。上面给出的是一般人群的极限温度,而对于儿童、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来说,由于他们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或功能减退,或功能障碍等,都将使其耐热极限下降。所以在高温天气里,这些人群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什么是高温天气?按照中国气象局发布的高温预警信号来看,一般情况(湿度不是很大时),37℃以上(含37℃)为高温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