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精彩深圳,欢乐之都
  • 古城苏州第一名街:山塘街
  • 我在黄山感受中国的拥挤
  • 三亚:寒冷冬季的天堂
  • 红海湾变化莫测又风情万种
  • 渔梁古镇:匆匆过客
  • 安然凤凰,是一杯是茶
  • 人文笔记:无言对宏村
  • 新昌:千古侠气山水间
  • 目击中国首富村只有惊叹!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一间1000多根柱子在老屋

    徽绩溪的徽商王胡雪岩还没有出生。屋子的主人斯元儒(1753年—1832年,字翼圣,太学生,议叙登仕郎),是个类似于“太平绅士”的富商,他拥有山林万顷,由于身家殷实,后来又置田产无数,产业近至县城中湖田,远至东阳、嵊县山地。斯元儒虽富甲一方却乐善好施。他在嘉庆年间捐银万千以赈济灾民,道光年间又以2000两白银倡议建造供家乡举子赶考的考场,善举颇多。以至连道光皇帝都钦赐匾额嘉许,称赞其“活十万户饥民不让义田种德,庇廿四乡学士允称广厦树功”。   艺术精品遍布古宅  现在的千柱屋仍多数为斯氏后裔所居住,共70多户,400余人。其中斯姓约有50多户,其余为土改时迁入的外姓。千柱屋正厅门楼的门楣上雕刻着“于斯为盛”4个九叠篆书字,取自孔子的《论语》,意为由此而兴盛。并且巧妙地将自己的姓氏融合进去,寓意深远。千柱屋坐南朝北,通面宽124米,纵进深60米,设有重檐式门楼5座,全部有石雕或砖雕作品进行装饰,极尽奢华。正厅两侧分别设有“丛桂堂”、“双槐堂”、“福寿堂”、“仁寿堂”,均用青石镌刻堂名镶嵌于壁上。至今尚保存有“孝廉方正”、“彤管重辉”、“一枝挺秀之轩”、“石涧听松之馆”等牌匾。正厅照壁上有“百马图”砖雕,总长7.04米,用21块长0.34米、宽0.30米的青砖浮雕拼幅而成,骏马坐卧行奔、或扬蹄或嘶鸣、或嬉戏或翻滚,千姿百态,无一雷同,神形逼真,刀功细腻。如果有较真的,仔细一数就会发现,“百马图”其实只有67匹马。据千柱屋的老人们说,当时雕刻这幅“百马图”的工匠不知何故在活儿完成了大半时竟然不辞而别,再请其他师傅来做又怕风格不一,所以就留下了这样的遗憾。千柱屋的木雕为典型的徽派作品,遍布于古宅的各处,尤以雀替和冬瓜梁上的雕刻为最,工艺细腻传神,笔法精湛。还有镶嵌于壁上的大型石雕花窗,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小家”私密“大家”融洽  在建造千柱屋时有一个故事,当时自告奋勇来承造千柱屋的木匠不计其数,孰优孰劣一时难以分辨。斯元儒为了摸清木匠们的底细便叫人砍了一大堆弯弯扭扭的木头回来,再把木匠们叫到一起,问他们这些木头能派什么用场,大多数木匠都摇头,说是除了烧火别无它用。惟独一个年轻的木匠说,这可以用来做架马(一种木工附件)。斯元儒觉得这个小木匠有心思、能节约,就把工程包给了他。     图:留在千柱屋的斯氏后人依然以传统农业为生活方式。       图:在孩子们眼里,古老的千柱屋没有厚重的历史,只有无忧的童年。  千柱屋的建筑格局是典型的中国封建礼法和家族制度的体现,门户各自独立,整体却是一个大户人家,有“小家”的私密,更有“大家”的融洽,整个千柱屋被一种精心安排的和睦气氛包围着,虽然当时也有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的区分,但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现实,使得处于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人们更看重宗族的团结和族人间的友善。   古屋风貌今日如初  作为商人的斯元儒管理这样庞大的家产自然也是驾轻就熟,他将全部产业分给四个儿子,并从属于自己名下的近千亩良田中拨出百余亩用于出租,用所得的租金来支付宅子的日常维修。解放后,千柱屋住户渐渐多了起来,1979年居民自己成立了千柱屋管理小组,负责古屋的防火、防盗和修缮。斯氏后代对自己的祖居倍加珍惜,曾有文物贩子出几十万元要买一块石雕,被斯宅人断然拒绝,在他们心目中贩卖祖先的东西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耻辱。因为精心的日常维护,我们今天看到的千柱屋依然结构完整,风貌如初。这座“费银巨万有奇,越十年而告功成”的千柱屋,今天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因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前来观赏“江南巨宅”的游客依然不多。对于斯宅人来说,自己的祖屋成了国家的宝贝当然是件很光耀的事情,除此之外,斯宅人的生活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事实上,他们的经济条件并不宽余,祖先的富甲一方已只能从族谱中渐渐泛黄的文字和依旧巍然屹立的古宅中回忆了。    尚儒传统扎根斯宅  如今住在千柱屋里的多半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虽然经济浪潮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一些东西,但尚儒的传统一直深深扎根在斯宅人的心中。从千柱屋后拾级而上约数百米,有“林泉之胜,甲于一邑”的笔峰书屋,亦为斯元儒所建。光绪《诸暨县志·坊宅志》载:“笔峰书屋,在松啸湾之麓。襟山带水,曲折幽邃,门前曲池,红莲盈亩,夹路皆植红白杜鹃,月季玫瑰,桃杏梅柳,灿烂如锦,山上杂种松竹。有三层楼,朝揖五老峰。又有小池,水从石龙吻中喷出。林泉之胜,甲于一邑”。《志》中所载,今天绝大部分依旧存在。书屋门前有盘槐两株,枝干老态龙钟,曲虬横卧,一若青狮,一若白象,皆为不可多得之古树名木,颇具观赏价值。屋前古木参天,虽经历沧桑岁月,依然苍翠欲滴,生机盎然。作为斯氏后裔的私立学校。虽然面积尚不及千柱屋的十分之一,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书屋,斯宅人“耕读传家”的传统理念才能有了现实的载体,才能使深藏在山坳里的千柱屋走出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斯行健等一批科学家、企业家。  风雨中飘摇了两个多世纪的千柱屋是江南明清建筑的另类之作,它不会也不应该在岁月的风尘中泯灭,但前提是我们对待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态度。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