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古城水乡听桨声[图]
  • 廿八都:固守的家园
  • 千年水乡:乌镇
  • 鼓浪屿的旅人恋曲
  • 杭州:我只是一名匆匆过客[图]
  • 横店,难免会入戏太深
  • 阕别经年,又见桃源[图]
  • 东极岛:山美水美惹人醉[图]
  • 东极岛:山美水美惹人醉[图]
  • 做一尾游走同里的鱼[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凤凰: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组图]

    行,不经意间就到了一个城门楼子。一个大灯开着,深桔红色的光打在古老的墙和拱形的门洞里。五六个年轻人在那里拍照,他们也是远道而来的游客。   过了城门,就到了沱江岸边,哗哗的流水声跃入耳中。那声音清脆中不乏厚重,深沉中还有响亮。竖起耳朵,还真能听出高音低音,而且很有层次,犹如高品质的音响。江边漫步,看远处近处灯火点点,仿佛渔火,其实那是从江边人家的小楼上散落下来的灯光,和江边小街上的路灯光。   看到对岸的灯火更旺一些,我们决定过江。   江中横跨两桥。一座高一些的是由一根根大竹子搭成的;另一座其实不是桥,而是一个个的水泥桥墩子。一路人马走木桥,另三人上了桥墩。小心地看着脚下,要不然一脚踏空就掉江里了。虽然透过朦胧的夜色,看得出江水很浅,但要是真掉下去,肯定不好玩。   过江后,在灯火明灭处发现一个开着门的人家,原来是一个小酒吧。这真是意外之喜啊。在出宾馆前就向当地人打听过,说沱江边上有酒吧。虽然绝大多数人不是酒鬼,但一般的山东人多有好两杯的。尤其是在秀美的沱江边,在凤凰古城,在湿淋淋的雨夜,不喝两杯,实在说不过去。   酒吧紧紧贴着沱江,旁边有个巨大的水车,门口挂着两只大红灯笼。   一进门口,是一个碾米的大石磨。三四张桌子,四五条长凳,六七把竹椅子;吧台很小,里面摆放着几种洋啤酒,几种本地啤酒,还有米酒和糯米酒;墙上挂着煤油灯和几串金黄的玉米。典型的中式房子,中式摆设,中式装饰,只有吧台有那么一点点的西式色彩。   酒吧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顾客。老板出来迎接我们,老板娘也出来了。两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人:男的像有文化的农民;女的系着一条围裙,完全是家庭主妇打扮。我们问,酒吧营业到什么时候?老板说,只要有客人就不关门。他还说,现在是淡季,客人不算多;本来有几个服务员,因为时间晚了,也没什么客人,就让她们先回去了。   老板点上烧木炭的火盆,放在桌子底下,为我们取暖,然后将小菜一一端了上来:花生米、萝卜丝、南瓜饼、辣椒炒鸡蛋、香辣鸭爪。酒是地地道道的本地糯米酒,一小瓶一小瓶的,用暗红的陶制容器装着。将酒倒在小泥杯子里,品一口,先是略浓的甜味,后是绵软的酒香,依次向口腔传递,饮尽后口有余香。   在这个远离尘嚣的安静的所在,在温暖的煤油灯下,听着沱江不眠不休的呼吸声,谈起工作,谈起那些素来觉得有些沉重的话题时,大家都释然了。看似重要的已不再重要,看似沉重的也不再沉重。那一刻,我对米兰·昆德拉所说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了更深的理解。  之二:沱江两岸   从酒吧回到住处,只寐了一个多小时就起床了。这时,天亮了,但天空依旧是灰色的,小雨继续飘撒着。    再度踏上石板路,仔细打量两旁错落的房子。凤凰城的建筑不是传统的北方式的,也不是江南式的,而是湘西式的,凤凰式的。白墙、青转、灰瓦的有,砖木结构的有,木制的有,竹制的有。但最重要的区别是飞檐。凤凰城建筑檐角飞翘的弧度比江南建筑大,但比起北方宫殿式建筑夸张的飞檐比起来要收敛得多。房子沿街或依河而建,一座紧靠着另一座,好像一所房子的建成是为了支撑另一座房子,而且时高时低,此起彼伏,永远没有整齐划一。从外部单调的色彩来看,有些显然是后来翻新过的,还有些可能是新建的。而有些一看就是有年头的,比如步行街头上的那个石板街餐馆:矮矮的,暗-的墙体斑驳着,仿佛历经了多年的烟熏火燎。   凤凰城是凤凰县的县城,地处湘西。凤凰县约30万人,凤凰城只有两三万人。然而,这个小小的凤凰,近当代出了两个大人物:一是中国第一位内阁总理大臣熊希龄;一是文学大家沈从文。我们一行人中,有一半是冲这座古城的千年历史而来,有一半是慕沈先生大名而至。一路上同居一室的,人称老虎的男同事来到凤凰后最为兴奋。因为他的妻子,一个沈从文迷,临来之前交给老虎一任务:替她好好看看沈先生笔下的湘西吊脚楼。   两个故居不得不看:沈从文故居和熊希龄故居。大部分人在沈老先生当年出生和生活过的地方看了又看,逛了又逛,拍了又拍。临了,数人提着数本盖着留念章的《边城》、《长河》、《凤凰集》、《湘行记》等沈从文先生的书走了,脸上还漫布着不易察觉的微笑。这是拜见大师之后内心放松的外现,是一种类似还了愿般的愉悦。而对熊希龄故居,大家基本上一走而过,有的干脆就没进去,只是在门口拍张照了事。于是有人造出一句话:政客匆匆而过,文学长留人间。十个熊希龄,恐怕也抵不上一本《边城》。当然,这本身并没有多少可比性。   出了熊先生故居,一转弯就到了沱江边。先登上一个城门楼子,极目远眺:一段颇具规模的低矮城墙,逶迤着向一个方向延展。城墙的一边是临江的建筑,一边是石板铺就的街道,最远处是云雾纠缠着的群山。   乘一种两头微翘、类似龙舟,但比龙舟要宽的、带顶篷的木船游沱江。小舟缓缓而行,两岸灰色的吊脚楼也慢慢地、依次淹入江中。沱江浅且清澈,可以看见江底的石头。由于江中长有水草,水面呈现出舒缓的淡绿色。江边有老大爷在涮拖把,有中年妇女在洗衣。他们不声不响地干着早晨起来应该干的事;对于我们这些外乡人,他们不在意,也不关注。   舟过半程,音乐突然响起:泊在岸边的一只船上,一男子敲起一面大鼓,两个穿红色民族服装(可能是苗族)但下面着牛仔裤的女孩,一个两手挥舞红丝带翩翩起舞,一个手拿大喇叭唱山歌。船家告诉我们,你们可以跟那个女孩对山歌。这显然是本地人特意安排的一个小小的助兴项目。俗话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可是我们哪会唱什么山歌啊。   之三:购物小记   剩下的不多时间是购物,大家于是鸟兽般散去。    一条小小的购物街上小店林立,主要是卖工艺品、饰品和土特产。与大多数旅游景区不同的是,这儿并没有叫卖声。店主和摊主们都安静地待在那儿,还有些穿着民族服装的妇女们,一边织着手里的毛活儿,一边守着自己的小摊子。只有在来人买东西的时候,他们才会轻声细语地说话。   外地游客,尤其是那些“见多识广”的游客上来就和卖主砍价,但大都失望而归。因为他们费了半天劲,往往只能将价钱降下那么一两块。后来有些人终于明白了,其实这里人卖东西,一开始告诉你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价。这让我想起上次在韩国的时候,一位在韩多年的中国人跟我说,在韩国买东西不要砍价,因为都是实价。如果你跟卖主讨价还价,尤其是你将价格故意压得很低的话,韩国人会认为你不信任他,会觉得受到了侮辱。   一家卖扎染品的小店吸引了我。店主是一个清秀的三四十岁的妇女,叫吴花花。店里一块木板上贴着一些资料,是关于店主的介绍。没想到,吴花花是一个颇有些来头的民间艺人:她的作品曾在国外展出过;材料中有一张照片,是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位官员的合影。当我们聊起她的凤凰老乡——老画家黄永玉时。她淡淡地说,他每年都会回来,也会来她的小店。在我们买她的东西时,她会主动将每样东西降低几块钱,然后微笑着说,这是最低价。她还告诉我们,那些扎染的画,那些衣服是她自己的作品,那些腊染的桌布和围巾什么的,是她帮朋友代卖的。   在这个小城里漫游,凤凰人的诚实让我们感觉到:似乎买不买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回归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在喧嚣的都市之中,已离我们而去很久了。   时间很快就到了。从午夜零点到正午十二点,整整十二个小时,也仅仅十二个小时。我们不得不离开凤凰,再行十二个小时,然后到长沙赶飞机。   车子开动后,我们回望凤凰。除了原始的质朴和有些莫名沉重的宁静和从容外,凤凰对我们来说,似乎又重新变成了一个谜。而且离她越远,她就越神秘,越深地陷入我们的记忆之中。   正如沈从文先生在《边城》里所讲的那样: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一分安静增加了人对于“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梦。在这小城中生活的,各人自然也一定皆各在分定的一份日子里,怀了对于人事爱憎必然的期待。但这些人想些什么?谁知道!   我们每个人在想什么,又有谁能知道?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