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别让它们失去最后的家园
  • 领头羊不履职 土耳其某地1500只羊集体跳崖自杀
  • 保护区久旱,麋鹿群渴望生存
  • 可可西里藏羚羊产羔进入高峰期
  • 珍爱森林保护水资源
  • 北京建成中国最大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
  • 河北海兴湿地成为鸟类自然保护区
  • 人类过度捕捞和破坏栖息地 使海洋鱼种少了一半
  • 我国首次开展东北虎心理行为学研究
  • 自然地理:为何中国80%以上的大熊猫聚集在四川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黑龙江自然保护区:让鸡冠上的珍珠更明亮

    此林场每年直接经济收益减少近百万元,因为“转轨”正面临着严重的经费困难:国家没有投入,地方政府给得很有限,国际资助也只是杯水车薪,只能靠自己想办法。建保护区,林业职工利益直接受损,工作责任却加重了。 

      据了解,“抢救性”建设自然保护区是黑龙江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尝试,很多基层林业建设者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公众的利益而心甘情愿地受苦受累、无私奉献。 

      寻求“双赢” 

      保护需要投入,钱从哪里来? 

      位于鹤岗市西北部、小兴安岭东南坡的细鳞河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该保护区合理开发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建立开发了森林生态旅游景点。2004年,这个保护区共接待游人5万余人次,实现利润近200万元,给保护区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鹤岗市林业局一位副局长高兴地对记者说:“靠生态旅游保护生态,我们尝到了甜头。” 

      据介绍,该省的很多自然保护区都在积极摸索各种可持续发展的谋生手段,有的保护区“日子过得不错”。除了生态旅游外,常见的经营项目还有养殖业、药材种植等。 

      在困难中前进 

      2001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一项远比当年开发“北大荒”意义更为深远的战略决策:停止湿地开荒,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将黑龙江省建设成生态省。经过几年的努力,兴凯湖自然保护区、位于虎林市东部的珍宝岛自然保护区,正逐渐重现往日生机,呈现出水丰林美、鸟鸣鹿欢的喜人景象。 

      虽然许多自然保护区还在“捧着金碗饿肚子”,但黑龙江省林业厅厅长韩连生表示,把大自然赐予的保护区保护好,是历史赋予的责任,短期内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据悉,到2050年黑龙江全省将再建74处保护区,使全省自然保护区达到240处,总面积达到700万公顷,使全省9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