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专家称长江生态寿命只剩十年 60%水体遭遇污染
  • 贵州野生华南豹可能仅存121只
  • 北京动物园百年坎坷路
  • 珍稀罕见水鸟在鄂越冬 其中有珍惜猛禽鹗
  • 珊瑚礁的呼唤指引年轻的鱼儿找到回家的路
  • 扎龙湿地:火后鹤乡难觅鹤踪影
  • 东北虎林园:今年将有40余只东北虎作妈妈
  • 科学家发现侏罗纪晚期的食蚁兽
  •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明年表决
  • 贵州草海成为世界上黑颈鹤最大的越冬栖息地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陷入泸沽湖的幻境

    以到达。

      也就是这4个多小时的路程,让我前所未有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们的大巴一路都在盘山越岭、在陡峭的峡谷中穿行,望不到尽头的山峰层峦叠嶂,一边是万丈悬崖、一边是突然出现在眼前的羊群马帮,蜿蜒曲折的金沙江也在我们行进的路途中时隐时现,令人既爱又恨。路边的房子几乎是清一色纯木结构民族特色的民居,炊烟袅袅,老人小孩倚着木墙晒着太阳,看着马路依稀的过往车辆,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正在享受着大山给她们带来的安逸宁静。

      盘了好几座大山之后,路上的人烟逐渐多了起来,原来是到了宁蒗彝族自治县县城。几个同去泸沽湖的游人包了一辆小型重庆长安汽车,马不停蹄地又赶路了,想趁天黑之前到达人间仙境———泸沽湖。

      住进一个叫“光阴”的客栈

      只看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篇的里格岛上的光阴客栈。

      泸沽湖边的落水村,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村落,是所有旅游团队必来的地方,却是我们背包一族嗤之以鼻的地方。几公里开外的里格岛,正以她的美丽、恬静张开臂膀欢迎着背包客们。

      整个里格岛住着几十户摩梭人家,生活方式相对比较原始落后,却尽显大山的憨厚朴实。我们借宿在一个叫“光阴”的客栈,阳台的几米之遥就是唾手可得的泸沽湖,摩梭老人坐在椅子上,脸庞被红彤彤的夕阳勾勒得沧桑无比;刚放学的小孩在湖边嬉戏,天真无邪。

      在摩梭人集中的村落,几乎每个晚上都会有精彩的篝火晚会。这里的篝火晚会原来是为摩梭男女相互了解而举行的,现在已经是摩梭人为游客准备的一个节目。摩梭青年身着漂亮的民族服装,男的一顶毡帽、侧扣的上衣再系上腰带,女的是红色镶边侧扣上衣、系一条色彩斑斓的如彩虹般的腰带、下面是条白色的百褶裙,男男女女围着篝火唱歌、跳舞,跳摩梭人特有的锅庄舞。旁观的游客也可以加入到群舞的行列,与摩梭男女来一次亲密的接触。最后,分成摩梭人一边,游客一边,互相对歌。

      第2天 里格—永宁(扎美寺)—草海—丽江

      里格:享受一个人的泸沽湖

      薄雾中的泸沽湖,是那么的宁静,湖的东面泛出了鱼肚白,崭新一天的太阳就要喷薄而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偶尔有条鱼泛出湖面,村子里的人还在熟睡,此时拥抱着只属于我一人的泸沽湖,心情格外的爽。

      在平静的湖上划猪槽船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它可不同于在荔湾湖上划游艇。泸沽湖上最有特色的应该算是古老的猪槽船,船是用一根粗壮的圆木镂空,两头削尖而成的独木舟。泸沽湖藏在深山,又长期与世隔绝,湖中惟用猪槽船来捕鱼、载人和动物,猪槽船还是摩梭阿夏走婚的重要工具。划船可以到里务比岛和谢娃峨岛,岛上有寺庙、土司别墅等。

      扎美喇嘛寺:静逸出华美

      今天的计划是要途经宁蒗返回丽江,当地人说十几公里外的永宁乡有个摩梭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扎美喇嘛寺,于是决定前往。

      我们3人包了藏民扎西朗布的北京吉普车,风尘仆仆地出发了。路上看见了可口可乐在当地建的一所希望小学,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操场上,朗朗的读书声清脆悦耳。路况不是很好,坑坑洼洼,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

      扎美寺就在镇上附近,我们到达寺庙的时候,庙门虚掩着,司机扎西朗布领着我们进去,庙里杂草丛生,一派荒凉景象,显得非常安静。两个喇嘛正在忙他们自己的事情,对我们几个不速之客视若无睹。寺内有一座大殿,大殿门两侧的墙壁上绘着精美的宗教壁画,殿内奉着宗喀巴像、达赖和班禅的台座,还有格姆女神及其他佛神的塑像。

      尽管如今比较荒凉,却掩饰不了扎美寺当年那巍峨之气魄、香火之旺盛。

      扎西朗布说,扎美寺平时只有几个守寺喇嘛,其他喇嘛都各自在家里生活,进行晨读晚祷,到了大法会之日,他们才自带干粮行李,盛装汇集到寺里举行法会。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