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河流50多条,其中较大的五条河流为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乌哈阿兰河以及黑马河。
对于青海湖的形成,前人有较深入的研究。通常认为该湖泊形成于中更新世(约21~35万年前),当时湖泊为外流型淡水湖,湖水经东南方向的倒淌河穿野牛山后与曲乃河相连,汇入黄河。晚更新世初湖盆东部地壳抬升,使倒淌河由出流河变为入流河,倒淌河水随之流入青海湖,由此青海湖演变为内陆封闭湖泊。全新世中期(约6000~7000年前),湖泊水位比现今高约20米,随后气候变冷趋干,湖面逐渐缩小,水位下降。原在湖内的黑山、将军台脱离湖泊而成为滨湖孤山;建于湖滨的汉代察汗城现已距湖东岸25公里。古籍记载的青海湖湖面“魏周千里,唐八百余里”,“乾隆时七百余里”正是这种湖泊萎缩趋向的历史参照。
旷日持久的生态危机 青海湖中的鱼类只有湟鱼、硬刺高原鳅和隆头高原鳅。滨湖区分布着森林、灌丛、草原、荒漠等。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开发力度的增强,湖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湖泊面积减小和流域沙化。由于湖西布哈河改道使鸟岛与陆地相连,致使候鸟迁徙。此外,对湖中湟鱼过度捕捞使卵场受到破坏,导致近年来青海湖中湟鱼资源量大为缩减,被迫实行休渔、禁渔的措施,但恢复青海湖的自然生态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青海湖区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一是湖水水位逐年降低,据统计,1908~1961年53年间,水位下降了8.8米,平均约六年下降一米;1955~1985年的30年间,水位下降了3.6米,平均每年下降0.12米,每8年下降一米。维持水位是青海湖区环境保护的首要工作;第二个问题是环湖地区草场退化严重,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第三个是生物资源受到环境恶化的威胁和人为破坏,鱼类、鸟类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减少。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的陈桂琛研究员介绍说,造成青海湖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主要在于:湖区草原过度放牧,湖区农业综合开发也不尽合理,导致风沙化严重。据统计,1956年湖区的沙漠面积为452.9平方公里,如今已经增加到700多平方公里。1977年保护区内基本没有沙丘,现在却出现了面积达600亩的流动沙丘。据资料显示,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内的鸟岛,70年代初还是一个湖中孤岛,因受湖水阻碍,上岛的人很少,对鸟类生存没有形成直接的影响和干扰,每年来到这里繁殖的斑头雁、棕头鸥、鸬鹚等数量很多,而现在鸟岛早已经成为与陆地相连的半岛,游客增加,候鸟的栖息场所面临威胁,相比从前,鸟岛已经名不副实了。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